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机 > 正文

扁平式组织结构?

电机 2024-10-19 17:25

一、扁平式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有:

1、直线制组织结构。

2、职能式组织结构。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4、矩阵制组织形式。

二、组织结构扁平化;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组织扁平化,正是由于科层式组织模式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环境的要求而出现的。所谓组织扁平化,就是通过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它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

二、扁平式晶闸管测量方法?

扁平式晶闸管是一种常用的功率电子元件,用于控制电流和电压。测量扁平式晶闸管的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首先,确保测量环境安全,并断开电源。确定要测量的晶闸管类型和参数,并准备好必要的测量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2. 测试电路连接:将测试电路搭建起来。根据晶闸管的引脚定义将其正确连接到电路中。连接电源和负载电阻,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测量过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量:

a. 静态特性测量:在静止状态下,通过万用表测量晶闸管的静态参数,如导通电压、关断电压、触发电流等。逐步改变控制信号或电源电压进行多组测量,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b. 动态特性测量:使用示波器,观察晶闸管在不同载荷和控制信号下的工作情况。测量开启时间、关闭时间、导通电流波形等参数,并分析晶闸管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注意事项:

- 在测量过程中,请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注意电路的功率和电压等级,避免触电和短路等危险情况。

- 根据晶闸管型号和数据手册提供的参数范围,选择适当的电源电压和控制信号,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 在测量前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电路没有故障或损坏,以避免不必要的测量误差。

以上为一般扁平式晶闸管测量方法的简要介绍,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不同型号或特定测试需求而有所差异。在实际测量中,请参考晶闸管的数据手册和相关文献,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

三、扁平式管理与垂直式管理的不同?

不同点有以下3方面:

1.定义不同:

1)扁平式管理是一种管理幅度大,管理层级少的一种管理形式。

2)垂直式管理是一种管理幅度小,管理层级多的一种金字塔管理形式。

2.优缺点不同:

(1)分层管理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经典的管理方式,它根据不同的职能、不同的人员以及管理的幅度进行管理。优点:是管理责任明确,管理的幅度不大;缺点:是管理指令传达的准确性不够准确。

(2)垂直化管理,是有上面的老板直接管到底层员工。优点:指令信息传递到基层的有效性会很好,公司层面的执行力会非常好;缺点:管理的幅度会很大,这样会给管理者造成很大的管理压力。

3.应用企业规模不同:

1)扁平结构适用于中小企业

2)垂直结构适用于大型企业总而言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四、扁平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扁平式组织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密切上下级关系,信息纵向流动快,管理费用低。

而且由于管理幅度较大,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主权、积极性和满足感。

缺点是管理幅度较宽,权力分散,不易实现严格控制。

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一个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形状。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原来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层次,而现有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幅度。

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者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一、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而在分权的管理体制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

二、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传统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为了不被淘汰,就必须实行扁平化。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有效。

五、扁平式管理是什么意思?

扁平式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级的减少和效率提升。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一般呈现层级较多,效率相对较低的金字塔结构。扁平式管理的的贡献是:1、减少管理层级;2、上级层级能映射更大面积的下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3、特殊的下级职能会被越级关注(直管模式或说网络结构)

扁平化的最大化结果是二层式的管理,即管理+作业。被小型企业广泛使用,可由老板直管全局。扁平化的变异性结果是网络模式。一个职能点在不同的关系里角色不同,从而使人力资源的空置率降低,实现效率提升。

六、绝对式电机还是增量式电机?

增量与绝对是指的编码器是增量式还是绝对式。增量式只能记住它自己走了多少步,当然,还会有一个原点。在开机,第一次走过原点以前,它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的。而绝对编码器只要上电就能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

绝对编码器需要刻更多的线,成本更高,性能更好,所以贵

七、为什么电机有细长的电机和扁平电机之分,分别适用在?

主要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因主副绕组相同时的耗线相对较多。

分主副绕组的单相电机用于:风扇、风机、干衣机等;

不分主副绕组的单相电机用于:洗衣机、卷闸门等。

八、如何学习嵌入式电机控制?

/***************************2021/4/23更新*****************************************/

已经工作快两年了,应该会是最后一次更新这个回答。

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将一个旧版原始伺服软件逐渐修改更新到稳定的最新量产软件,其中比较多的时间被业务和通用模块开发占用,只有一点的空余时间用在仿真和性能上的摸索上。外出求职的时候凭这段通用伺服软件开发经历可以轻松拿到国内叫的出名字的相关行业公司的功能软件开发岗位(就个人感觉上而言,这种岗位其实就是翻版的PLC电气工程师),至于性能软件岗位,在跟这些公司聊的时候,传统的工控大公司表示通用伺服的电控算法目前已经很成熟了(其实就是投入产出比不高,并且坑位基本被占光),他们提供的算法岗位也是针对特定的优化需求(其实就是要求应聘者有特定场景算法应用经验或者一定程度的相关联算法理论实力+基本伺服经验),那么我的这段经历对这种岗位来说基本上是毫无帮助的,能达到这种要求的你大概率就是开局大厂算法起步的跳槽选手了,如果你开局是大厂功能软件,那也基本凉的差不多了。

MagicQi:电机控制打工仔两年工作经验分享

/***************************2020/7/11更新*****************************************/

已经工作一年了,在基于旧版本伺服的基础上,完成了通讯伺服的开发,并在三环参数上做了一些调整改善了一些问题。以我目前浅薄的工作经验来看,中小型伺服公司的驱动核心应该还是以PID+三环+FOC为主,当当只谈软件的情况下,PID的调参好坏(例如:增加一个PID系数参考表或者能够根据负载,速度之类的动态更改PID系数)还是能够有效增加性能的,其他相对比较影响性能的部分则是参数的采样和处理,比较关键的参数就是电流(当前电流),电压(当前电压),编码器读数(当前速度和当前位置)和脉冲计数(目标速度和目标位置),这些参数一般要经过自己构造的一些滤波器处理后再输出,或者说建立一个好用的观测器,至于使用什么样的滤波器和观测器就见仁见智了,毕竟大头还是在于硬件的精度和性能上(处理器的速度,采样精度与频率,编码器精度,器件开关频率等)。

硬件的选择上,目前拆解看到控制板都是以STM32 F7与F4+FPGA+17位绝对式编码器为主了,DSP的C2000基本消失(太贵了= =),另外那个格外便宜STM32 H750VBT6不知道有没有用过的大佬可以分享下经验,晶体管目前看到的一般都是IGBT(便宜),所以目前的三环处理频率受限于IGBT开关频率,一般在16KHz左右,芯片性能足够的话,可以将PWM配置成一个PWM脉冲中断两次,将三环频率翻倍到32KHz,来达到硬件不变三环响应翻倍的效果。

就工业界来看的话,FPGA可以当做一个必选技能来点亮了,点亮之后再满足stm32+dsp业务熟练的情况下,会有一个相当不错的薪资。至于电机算法的相关岗位,提供这样岗位的电机私企估摸着产值一年起码也得上大几亿了,而且岗位应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还是有相当的竞争难度。

PS:若有不对的地方,请大佬们多多指点。

/***************************2019/9/24更新*****************************************/

差不多上了三个月的班,行业是工控伺服方向,勉强学了点stm32相关,从gpio到pwm到脉冲信号分频到电机三轴插补再到modbus通信都做了一遍,顺便做了几个多轴同步和插补的小项目,但只涉及到应用层面,目前还没能参与伺服驱动器的代码编写,对stm32入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我写的stm32入门的回答。

stm32难吗,从何入门请大神指点?

另外,这三个月的感受就是,工业伺服行业确实很成熟,目前一般厂家的伺服驱动器标配就是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矩控制,然后就是modbus485和232通讯,因为计算量的缘故,用的都是DSP芯片居多,然后最近EtherCAT非常火,但目前这个东西更多的是属于PLC电气工程师的任务,我没怎么参与。

再然后就是,前几天上海不是有工博会么,去溜了几个展馆,看了下,总结下

1.四轴的雕刻机(即XYZ加个旋转轴)

2.机器手抓取分拣系统(轨迹控制+图像识别)

3.工业机械手臂

4.机器手(图像识别+人手控制)

5.agv仓储小车与分拣机械手

6.振动抑制(滤波器+相关硬件)

7.EtherCAT做的各种应用设备

就整个看展体验来看,那几家知名大公司明显超出其它公司一到两筹,所以想做算法的同学要一定尽量往那几家公司靠,然后就是没看到PID自整定的产品,听国内的厂家说目前就那一两家知名的做的还可以,国内的可以说是没有,但我感觉细分到某一个应用方向的自整定应该是可行性挺大的。然后是轨迹控制,或者说是运动控制之类的,我感觉是可以多分一两份精力在这一方向上,毕竟目前的电机本体的控制算法在工业界的大多数应用方向上已经算是够用了,就单以求职的角度考虑的话,轨迹控制和振动抑制都算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方向。

/*************************************************************************************/

19年应届菜鸟电气硕毕业,交流下我毕业至目前为止的电机控制方向的进展,希望有大佬们能分享下工业界的经验。

18年8月,收到邮件说有没有人要参加今年的ifec,闲的无聊,就去滑了下水,正好今年的主题是电机驱动,由此入坑。(成功止步初赛,菜的扣脚)

开局的话,PSIM和PLEC仿真软件起步,完成基本BLDC的速度,位置控制仿真后,上matlab然后完成FOC的simulink仿真。硬件测试的话用的Ti c2000平台,看了两本dsp相关图书,《手把手教你学DSP基于MS320F28335》,《电动机的DSP控制——TI公司DSP应用(第二版)_王晓明》,相关电机书目的话是《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_胡育文》。

开始上手的话,是买的淘宝的板子和配套电驱版,从头到尾走一遍FOC和无感FOC的软件流程,顺便熟悉下DSP上提供的通信协议。

控制算法的话,知网的高引用来一套,了解一波电机控制的大概状况,确定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然后再看一波热点和前研。

工业界的话,就以我目前少量的接触经验来看的话,十分注重实际电机开发经验,即参与过一个电驱的整体开发流程,如果量产了的话那就更好了。然后一般使用的是stm32+fpga+dsp(相对不多)+rs485通信。至于用到的优化算法的话,基本上都是弱磁,PID参数,观测器,卡尔曼,锁相环,不同的公司倾向的方向不一样,具体可以自己上求职网站上看。

就以我目前的求职经历来看,真的是很吃实际的开发经验,如果硕士期间能走一套完整的工业流程下来的话,可以直接干活的话,求职还是很有优势的,因为招聘要求都是1~3年经验,薪资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至于学习方向的话,单以我找工作时的感觉来看,电机控制加机器人运动控制还可以;电机控制的话大概分为电动车(汽车,摩托车,电瓶车),伺服驱动器,变频器;心一横转纯嵌入式的话岗位会相对多一点。

反正求职导向的话,最重要的还是实习加实际项目。

最后,再次希望有大佬能在这个话题下分享波经验,电机控制单人刷野还是有点难受。

九、什么是扁平式的管理模式系统?

扁平式的管理模式系统就是通过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它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

十、扁平式气流粉碎机的粉碎原理?

扁平式气流粉碎机是一种常用于制造细粉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物料送入到主机中,通过高速旋转的气流将物料在扁平式叶轮盘上进行反复撞击、摩擦和压缩,从而实现将物料破碎成细小颗粒或粉末状态的过程。

具体来讲,扁平式气流粉碎机主要由进料系统、主机系统、排料系统和风循环系统等组成。当物料进入主机后,首先通过进料系统被送入到旋转叶轮盘中心位置,并且被高速旋转的气流所包围。在这个过程中,物料受到气流的强烈冲击,产生了剧烈的撞击、碰撞和摩擦等作用力,使其逐渐磨损、破碎,并最终形成细小颗粒或粉末状态。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气流对物料形成了一定的分级效应,即大颗粒先沉降在底部而小颗粒则被带走,在不断地运动和碾压之间进行反复剪切和破碎。此外,在这个过程中的风循环系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可以将已经经过初次分级后未达到最终细度的颗粒再次送回顶部与新鲜物料混合并重新加工。

总之,扁平式气流粉碎机是利用高速旋转的气流对物料进行强力撞击、摩擦和压缩等作用力使其逐渐磨损、破碎,并最终形成细小颗粒或粉末状态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