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增加,空气的击穿电压如何变化?
一、湿度增加,空气的击穿电压如何变化?
楼上的回答纯2B,一看就不是学电的。
湿度增加,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子增加,水分子能捕获自由电子而形成负离子,使电离能力下降,对气体中的放电过程起到抑制的作用,因此空气的湿度越大,间隙的击穿电压越高。
二、大气湿度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
介绍
气隙的击穿电压是衡量绝缘材料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大气湿度作为影响气隙击穿电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绝缘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大气湿度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并说明其中的物理机理。
气隙击穿电压
气隙击穿电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绝缘系统中,两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体绝缘突然导电的电压值。而该电压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电极间距离、气体种类、气体压力和温度等。其中,大气湿度是影响气隙击穿电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气湿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
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通常以相对湿度来表示。实验表明,当大气湿度增加时,气隙的击穿电压将会降低。这是因为在高湿度条件下,气体中的水汽分子会形成导电通道,导致击穿电压降低。
物理机理
大气湿度对击穿电压的影响主要是由水汽的电离作用和水膜效应造成的。在高湿度条件下,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水膜效应会导致气隙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水膜,使得气隙击穿电压降低。同时,水汽的电离作用也会产生易导电的离子,形成了气隙内的电离通道,同样导致了气隙击穿电压的降低。
结论
因此,大气湿度的变化对气隙的击穿电压有着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高湿度条件下,需要更加重视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气隙环境的湿度,或者采用一些防潮的绝缘材料,来保证绝缘系统的可靠性。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大气湿度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应对这一影响。
三、击穿电压与击穿耐受电压区别?
给介质施加电压后,当电压超过某一极限值时,通过电介质的电流急剧增加,电介质的介电性能被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击穿,这时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影响绝缘介质击穿的主要原因绝缘材料绝缘性能,在不损坏其绝缘性能的情况下对绝缘材料或构件施加高电压的过程,称为耐压试验,一般来讲,耐压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测绝缘耐受工作电压或过电压的能力,进而减压产品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当施加的高压达到破坏其绝缘强度时的过程称为击穿试验。称为击穿试验,击穿时的电压值称为击穿电压。
四、晶闸管电压击穿与电流击穿现象?
1、电压击穿。晶闸管因不能承受电压而损坏,其芯片中有一个光洁的小孔,有时需用扩大镜才能看见。其原因可能是管子本身耐压下降或被电路断开时产生的高电压击穿。
2、电流损坏。电流损坏的痕迹特征是芯片被烧成一个凹坑,且粗糙,其位置在远离控制极上。
3电流上升率损坏。其痕迹与电流损坏相同,而其位置在控制极附近或就在控制极上。
4、 边缘损坏。他发生在芯片外圆倒角处,有细小光洁小孔。用放大镜可看到倒角面上有细细金属物划痕。这是制造厂家安装不慎所造成的。它导致电压击穿。
五、击穿5㎜空气需要多高电压?
在温度20度,压力为101325pa和绝对湿度为11g/m^3的标准大气压下,通常认为均匀电场空气间隙击穿场强为30KV/cm,也就是1厘米的距离需要电压30KV才能击穿,1毫米的距离需要电压3KV才能击穿。
正常空气下, 1000V直流能拉出电弧,不能击穿空气。空气间隙的电气强度的影响因素有:电场性质(均匀性、对称性)、气体状态、电压种类(工频、操作或雷电冲击)、电压极性和邻近效应等。
空气电击穿的分类:
1、热击穿是指处于电场中的介质,由于介质损耗而发热,当外电场足够高时,散热与发热可能从平衡态转入非平衡态,若发热多干散热,介质温度愈来愈高直到出现局部的不可逆破坏。
2、电击穿是指在强电场下,固体导带中可能因冷发射或热发射存在的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被加速获得动能,另一方面,由于与晶格振动相互作用,把电场能量传递给晶格。
当上述两个过程在一定温度和场强下平衡时,介质有稳定的电导。当电子从电场中得到的能量大于传递给晶格振动的能量时,电子的动能越来越大,自由电子数急剧增加,电导进入不稳定状态,即发生电击穿。
3、化学击穿是指在电场及其导致的化学变化联合作用下的介质击穿。例如在高温和高湿下,或在直流和低频交流电场作用下,材料内部发生电解作用,使介质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导致击穿场强降低,最后被击穿。
六、空气和真空的击穿电压?
空气击穿电压一般为3kV/mm。某些设备高真空间隙的击穿场强可高达1.3MV/cm。
影响真空间隙击穿过程有许多因素,如真空度、间隙距离、电极材料、电极状态、电压作用时间等。在真空放电中,电极表面过程,特别是阴极表面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研究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的,如场致发射模型、微粒模型、微放电模型等。
真空的话没有电介质,也就不存在电离了。如果电压足够大,极板上的电子就会在巨大的电场力的作用下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奔向另一个极板。这也能使电容器被击穿,当然这个电压可能会很大。真空间隙的击穿电压大致与间隙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在测量电压负荷时,钳形万用表使用方法要注意,不要超过它的量程,不然也会击穿电容。
七、击穿场强与击穿电压的区别?
使电介质击穿的电压。电介质在足够强的电场作用下将失去其介电性能成为导体,称为电介质击穿,所对应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电介质击穿时的电场强度叫击穿场强。击穿场强通常又称为电介质的介电强度。
击穿电压是使电介质击穿的电压,电介质在足够强的电场作用下将失去其介电性能成为导体,称为电介质击穿,所对应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电介质击穿时的电场强度叫击穿场强。
在强电场作用下,固体电介质丧失电绝缘能力而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导电状态。导致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在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固体电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击穿电场强度,它反映固体电介质自身的耐电强度。
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击穿处固体电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平均击穿场强,它低于均匀电场中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强度。不同电介质在相同温度下,其击穿场强不同。当电容器介质和两极板的距离d一定后,由U1-U2=Ed知,击穿场强决定了击穿电压。
八、击穿电压与距离关系?
国家电网规定0.4KV,电气安全间隙为8毫米,690V为10毫米,1KV为12毫米,10KV为125毫米(裸导体之间),所谓的电压击穿指的是由于绝缘介质绝缘强度不够,而在裸导体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它与绝缘介质和安全间隙都是有关的。
打火实际上就是一种极间放电现象,它除了间隙和绝缘不够外,还有可能是导体表面有毛刺造成的尖端放电,算不算击穿要看现场的。
九、25kv电压空气击穿距离?
在温度20度,压力为101325pa和绝对湿度为11g/m^3的标准大气压下,通常认为均匀电场空气间隙击穿场强为30KV/cm,也就是1厘米的距离需要电压30KV才能击穿,1毫米的距离需要电压3KV才能击穿。
正常空气下, 1000V直流能拉出电弧,不能击穿空气。空气间隙的电气强度的影响因素有:电场性质(均匀性、对称性)、气体状态、电压种类(工频、操作或雷电冲击)、电压极性和邻近效应等。
十、最低多少电压才能击穿空气?
在温度20度,压力为101325pa和绝对湿度为11g/m^3的标准大气压下,通常认为均匀电场空气间隙击穿场强为30KV/cm,也就是1厘米的距离需要电压30KV才能击穿,1毫米的距离需要电压3KV才能击穿。 正常空气下, 1000V直流能拉出电弧,不能击穿空气。空气间隙的电气强度的影响因素有:电场性质(均匀性、对称性)、气体状态、电压种类(工频、操作或雷电冲击)、电压极性和邻近效应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