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电池发展史?
一、骆驼电池发展史?
1、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5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变更为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铅酸蓄电池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初创于1980年 ,1994年实施股份制改造,2000年改制为民营企业。
2、2000年,“骆蓄”管理层参股进一步扩大,以董事长刘国本为首的一批自然人买断公司80%的产权,集体股权退出企业,公司完全实现了民有民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正式建立。为骆驼再次走过黄金十年提供了制度保证。
3、2011年6月2日,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现已成为行业龙头企业,骆驼集团用户规模最大,电池市场占有率达到30%,每三台汽车有一台用的即是骆驼集团生产的电池。
二、飞毛腿电池发展史?
飞毛腿集团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金2200万美元,公司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是一家拥有独立强大品牌销售网络、最具先进制造规模,为移动数码产品提供全面电池解决方法的国内电池行业最具品牌价值企业。
2004年飞毛腿获得“中国品牌”称号,2005年飞毛腿成功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2006年飞毛腿(SCUD)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6年飞毛腿公司于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1399HK,为飞毛腿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三、原电池发展史?
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时,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无意中同时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却并无此种反就。伽伐尼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动物躯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电,他称之为“生物电”。伽伐尼于1791年将此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公布于学术界。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家们极大兴趣,他们竞相重复枷伐尼的实验,企图找到一种产生电流的方法,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在多次实验后认为:伽伐尼的“生物电”之说并不正确,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产生电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种液体在起作用。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伏特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浸在各种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金属片中,只要有一种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电流。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银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于是,他就把许多锌片与银片之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平叠起来。用手触摸两端时,会感到强烈的电流刺激。伏特用这种方法成功的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这个“伏特电堆”实际上就是串联的电池组。它成为早期电学实验,电报机的电力来源。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就多次重复了伽伐尼的实验。作为物理学家,他的注意点主要集中在那两根金属上,而不在青蛙的神经上。对于伽伐尼发现的蛙腿抽搐的现象,他想这可能与电有关,但是他认为青蛙的肌肉和神经中是不存在电的,他推想电的流动可能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产生的,与金属是否接触活动的或死的动物无关。实验证明,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以用盐水或碱水浸过的(甚至只要是湿和)硬纸、麻布、皮革或其它海绵状的东西(他认为这是使实验成功所必须的),并用金属线把两个金属片连接起来,不管有没有青蛙的肌肉,都会有电流通过。这就说明电并不是从蛙的组织中产生的,蛙腿的作用只不过相当于一个非常灵敏的验电器而已。
四、天能电池发展史?
天能集团成立于1986年,地处长三角腹地—— “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浙江长兴,主要以电动车环保动力电池制造为主,集新能源镍氢、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再生铅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新能源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绿色动力能源制造商。
集团实力雄厚,管理科学,行业地位优势明显,于2007年6月11日,以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22家国内全资子公司,3家境外公司,2012年销售收入逾300亿,员工20000余名的大型国际化集团公司。集团拥有浙、苏、皖、豫四省八大生产基地,总资产近70亿元。公司主导产品电动车动力电池的产销量连续十六年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集团是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国家蓄电池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集团经营规模位居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电池行业十强、浙江省百强企业、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近年来,先后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0项,创新国家专利近600项、省级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100余项,同时承担国家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项目10项。
集团“天能”牌电池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天能”商标先后荣获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天能品牌荣获2008中国动力电池最佳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亚洲品牌500强,天能电池荣获2009年度最值得消费者信赖的电动车电池品牌,天能集团荣获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突出贡献奖。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天能集团将积极致力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努力创新创业,实现“矢志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供应商”的战略目标,争取为改善民生发展、践行产业报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手机电池发展史?
手机电池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镍镉电池—— 镍氢电池 ——锂电池
1973年摩托罗拉发布第一部商业化民用手机——TYNA TAC 8000X 俗称“大哥大”。它采用的是6节圆柱形的镍镉电池。这电池就“厉害”了,通话二十分钟,充电10个小时。(此刻我会感激我生活在这个年代)。当时市场上这种镍镉电池,不仅电池容量低,使用寿命也低。并且还不方便,每次充电得要把电充满,用的时候得把电用完,不然没用完电量就去充电或者没把电充满就拿去用,电池容量就急剧下降得很快(我们熟悉的“记忆效应”)。虽然后面经过一些改良,但是也就是提高点容量 ,缩短一些充电时间。但是拥有镉元素的电池注定是走不远的。所以接下来取代这种电池在手机上使用的就是镍氢电池。
镍氢电池比镍镉电池容量更大 并且体积小 更加轻薄 所谓的“记忆效应”也缓解了很多 也没有了镉元素有毒的危害。能代替镍镉电池用在手机上非常重要的一点还是,镍氢电池的成本和镍镉电池相差无几。
但是随着90年代的手机用户越来越多,手机体积越来越小 人越来越经常使用手机。所以手机就会经常充电,也就代表着手机要在使用着身边使用很久。所以镍氢电池的的缺点就严重暴露出来,很难满足手机的发展需要。镍氢电池虽然与镍镉电池相比,体积变小 电池容量也能不变,但是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体积变得很小,所以电池体积就要变得更加小,但是电池体积变小,代表着容量变低,所以镍氢电池已经满足不了手机得发展要求了。加上镍氢电池使用发热严重 ,使用久了容易变形。所以找到新的电池代替已经迫在眉睫。
所以我们最熟悉得锂电池就出生了。让当时的黑白屏的手机,充一次电够用好几天。可把手机使用者高兴坏了。但是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又进步了,智能手机出来闹事了。又是智能的,又是彩色的屏幕。手机电池压力就大了,这些的出现代表着手机用电量用增加。而锂电池已经尽力了。所以当时的手机厂商只能让手机使用者多备一两块电池。没电时候可以及时换上去,不会影响到平时的使用。但是电池不发展,手机也是要发展的。
到了智能大屏手机时代,感觉锂电池和他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但是依然要用锂电池,研发电池的人,把元素周期表都研究了遍,也找不出能代替锂电池的了。加上手机技术的要求,电池不可拆卸。代表着更换电池的时代结束了,这时候就出现了我们的手机,一天要充几次电。不是在充电的路上,就是在找充电的路上。
锂电池的能力密度压力已经到了它的极限,已经容不得在这上面动手脚。后果如三星NOTE7
所以手机厂商,又在加快充电速度上面做改变了。所以就出现了今天我们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但是这终究改变不了锂电池的电池容量有限 循环充电寿命有限的结果。
六、中国在汽车电池发展史?
2015年是中国开始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1949年,建国的那一年,我国建立第一汽车制造厂,再迟到了100年后,我国的国土上也终于出现了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就已经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交通工具。伴随着改革开放,在邓小平总设计师的领导指示下,引入外资、新技术,成功进入合资时代。
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在2000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已经逐渐壮大,同时电动汽车被列入“863”计划12个重大专项之一。从2001年开始,“863”项目共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抖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新能源汽车的首席科学家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崛起的机遇,中国可以在这个领域上超越西方国家,并且引领中国汽车工业率先走向零排放技术的先进道路。
七、太阳能电池发展史?
1839年,19岁的法国贝克勒尔做物理实验时,发现在导电液中的两种金属电极用光照射时电流会加强,从而发现了“光生伏打效应”。
1930年,郞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变成电能。 1932年奥杜博特和斯托拉制成第一块“硫化镉”太阳能电池。 1941年奥杜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 1954年5月美国贝尔实验室恰宾、富勒和皮尔松开发出效率为6%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同年威克首次发现了砷化镍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镍薄膜,制成了太阳能电池,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由此诞生并发展起来。
八、锂电池的发展史
锂电池的发展史
锂电池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常见的电池类型之一,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锂电池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锂电池的技术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升。
20世纪60年代,锂电池的概念被提出,但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研制成功了锂金属二次电池,开启了锂电池技术的新篇章。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锂电池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锂电池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不断有新型锂电池问世,例如镍锰酸锂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
进入21世纪,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对电池容量和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锂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石墨烯、硅负极等新材料的应用使得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提升,续航能力大幅改善。
锂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安全稳定的锂电池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人们对电池的环保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未来锂电池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能量密度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锂电池将致力于提高能量密度,延长电池续航时间,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 高安全性
锂电池在过充、过放、高温等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新型电解质、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升锂电池的安全性。
3. 环保可持续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对电池的环保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未来,锂电池的研发将更加注重材料的可回收性和再生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快速充电技术
充电时间长一直是限制锂电池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锂电池将借助新型充电技术,实现快速充电,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和体验。
总的来说,锂电池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能源存储设备,其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性能的提升、安全性的保障以及环保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看到锂电池在新能源时代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九、手机电池的发展史
手机电池的发展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手机的续航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那么,手机电池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早在手机普遍使用的几十年前,手机的电池容量普遍较小,手机的使用时间也十分有限。那时候,人们使用的大多是镍电池,其续航时间较短,且需要频繁充电。同时,当时的手机体积较大,电池容量也相应较大,因此手机的重量也相对较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锂电池的出现为手机电池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续航时间,同时也更加环保和安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手机电池已经采用了更高性能的锂电池,如快充、无线充电等技术也大大提高了手机的续航能力。 此外,随着快充技术的发展,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几小时充满电的手机。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再需要为手机的电量焦虑,也可以在出差或旅行时无需携带额外的充电器和移动电源。 然而,手机电池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进步。如何更好地保护手机电池的健康,延长其使用寿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不要过度充电、过度放电,以及避免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使用手机等措施,以延长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手机电池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从最初的镍电池到现在的锂电池,以及快充、无线充电等技术的出现,都为手机电池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未来,我们期待手机电池能够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十、电池的发展史是什么?
电池的发展史有一百多年,最早的是美国发明的,后来到了现在全世界都在搞电池技术,最早的铅酸电池,到现在的三元里电池,发展史有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