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单台机组功率一般是多少?
一、风电单台机组功率一般是多少?
风电 风机叶片长度和机组的容量是有关系的。 叶片的长短决定了整个风轮捕获风能的多少,一般现在兆瓦级的风机叶片都比较长,单片在30m到50m左右。 风电场现在通用的主流机型都是1.5MW型的机组,也就是风机的满发功率是1500KW,这个1500就是输出功率,不用再算什么功率因数了,但是现在的风机都有一定的超发能力,有的机型甚至能发到1700KW,但是考虑到风电场的特殊性,根据风的变化功率变化较快,所以满发的情况不是很多。现在的风电场规划一般都是按照不超过50MW算一期,这样单台1.5MW的风机33台总功率是49.5MW。
二、风电型号对应功率?
1、异步型
(1)笼型异步发电机:功率为600/125kW、750kW、800kW、1250180kW定子向电网输送不同功率的50Hz交流电;
(2)绕线式双馈异步发电机:功率为1500kW定子向电网输送50Hz交流电,转子由变频器控制,向电网间接输送有功或无功功率。
2、同步型
(1)永磁同步发电机:功率为750kW、1200kW、1500kW,由永磁体产生磁场,定子输出经全功率整流逆变后向电网输送50Hz交流电;
(2)电励磁同步发电机:由外接到转子上的直流电流产生磁场,定子输出经全功率整流逆变后向电网输送50Hz交流电。
三、风电最大装机功率?
目前全球最大单机容量的风电机组一般认为是通用公司的Halida-X-12MW机组,功率达12兆瓦(1.2万千瓦),每天最高可发电28.8万度,可供2000户家庭用电一个月。
这种风电机的体量也是相当大的,发电风机位置高度约230米,单一叶片长度近107米,叶轮扫风面积约37500平方米,相当于5.2个足球场,一年平均发电量约6700万度,可同时向16000个家庭供电。
四、目前风电机组是怎么实现最大风功率追踪和变桨距控制的?
现在风电机组主控策略很多文献和书籍都有讲解,主要的策略切换在额定(转速)点,分为额定以下风能最大追踪运行和额定以上恒功率运行。说明一下,入流风速是不能准确预测的,实际控制是机组的转速(不考虑会有先进的风速前馈策略的厂家)。
额定以下可以遵照:执行,其中。
通常来说,额定以下不会加入过多的变桨动作(不考虑最优桨距角控制)。
额定以上:变桨控制是为了稳定转速(稳定功率),使用PI控制器(不考虑先进控制策略)对转速的超调进行修正,。
简单的,发电机转速超过额定转速进行变桨动作稳定转速,不超过额定转速不进行变桨。
具体的操作,涉及的控制策略实施,状态切换,细节很多,不详细说明。
这些内容在很多书籍都有描述,推荐 叶杭冶 的风电机组控制,具体书名不记得了,比较有借鉴意义,从国外而来,国内外长期运行实践(独立变桨和先进策略可以理论学习)。
补充1:
1)第一个图来自网络,论文和书籍中很常见的转速转矩特性曲线,我们说的在BC段。第二个图是自己以前画的图,做了简化(去掉额定转速运行,去掉功率环)。
在正文里说的策略是根据转速计算最优转矩(即有功功率参考值)。这是一种基础方法,还有一种就是查表法,也有文献使用追踪最优的叶尖速比。(可以多看一些文献,但策略的具体实施细节很多,需要一个好的平台作为支持)
2)变桨的基本作用就是稳定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不讨论实际策略)。PI控制器利用的是信号差值进行误差调节,信号差值(转速环或功率环)进入PI后的输出是一个调节量,具体量纲是根据设计定义的,可以是变桨位置(桨距角),也可以是变桨速率(正负方向最终结果也是角度的变化),这里的参考值只是主控计算给出的,后级变桨机构执行不讨论。
五、风电机组材料有哪些?
具体靠参考本篇文章:风电机组主要材料概述-国际风力发电网。
更多案例请关注阳光新能源 - 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派
六、70米风电叶片功率多少
华润集团在清新引进的风车是中国目前陆上风电最大的一个风机机型,单片叶片长度达到七十米。
根据资料显示,组装起来的风机,整体直径超过140米,身高近95米。项目投产后,这些体型巨大的“风车”产生的效益非常可观,每台风机每天每小时可以产生600度电,作为环保清洁能源,补充本地以及华南地区的电力资源。
七、风电机组报价?
目前风电设备一般在90万欧元/兆瓦左右,即人民币761万。400万可以买0.5兆瓦的风电设备。300KW的风力发电机价格在320万元左右,目前市场上有0.5-2.0兆瓦的风电设备。
要看选择什么样的品牌,多大的功率,什么样的配置等等。一般来说,玉柴、潍柴等国产品牌价格相对便宜一点,像康明斯这样的国际品牌,技术绝对过硬,价格也比较昂贵。功率越大,价钱也越高。配置等级也直接影响到价格的高低。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风力发电机一般有风轮、发电机(包括装置)、调向器(尾翼)、塔架、限速安全机构和储能装置等构件组成。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风轮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它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广义地说,风能也是太阳能,所以也可以说风力发电机,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电机。
八、风电机组跳闸?
1目测检查主回路元件外观及电缆接头处有无异常,2在拉开台变侧开关后应当测量发电机主回路绝缘以及可控硅是否正常,若无异常可重新试送电,3借助就地临近机提供的有关故障信息进一步检查主开关动作的原因,若有必要应考虑检查就地监控机跳闸信号回路及主开关自动跳闸机构是否正常。
4经检查处理并确认无误后,才允许重新启动风电机组。
九、风电机组类型和特点有哪些?
风力发电机组的分类及各自特点
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风力机部分――它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发电机部分――它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根据风机这两大部分采用的不同结构类型、以及它们分别采用的技术方案的不同特征,再加上它们的不同组合,风力发电机组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分类。
(1) 如依风机旋转主轴的方向(即主轴与地面相对位置)分类,可分为:
“水平轴式风机”――转动轴与地面平行,叶轮需随风向变化而调整位置;
“垂直轴式风机”――转动轴与地面垂直,设计较简单,叶轮不必随风向改变而调整方向。
(2) 按照桨叶受力方式可分成“升力型风机”或“阻力型风机”。
(3) 按照桨叶数量分类可分为“单叶片”﹑“双叶片”﹑“三叶片”和“多叶片”型风机;叶片的数目由很多因素决定,其中包括空气动力效率、复杂度、成本、噪音、美学要求等等。
(4) 按照风机接受风的方向分类,则有“上风向型”――叶轮正面迎着风向(即在塔架的前面迎风旋转)和“下风向型”――叶轮背顺着风向,两种类型。
上风向风机一般需要有某种调向装置来保持叶轮迎风。
而下风向风机则能够自动对准风向, 从而免除了调向装置。但对于下风向风机, 由于一部分空气通过塔架后再吹向叶轮, 这样, 塔架就干扰了流过叶片的气流而形成所谓塔影效应,使性能有所降低。
(5) 按照功率传递的机械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有齿轮箱型风机”和无齿轮箱的“直驱型风机”。
有齿轮箱型风机的桨叶通过齿轮箱及其高速轴及万能弹性联轴节将转矩传递到发电机的传动轴,联轴节具有很好的吸收阻尼和震动的特性,可吸收适量的径向、轴向和一定角度的偏移,并且联轴器可阻止机械装置的过载。
而直驱型风机则另辟蹊径,配合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桨叶的转矩可以不通过齿轮箱增速而直接传递到发电机的传动轴,使风机发出的电能同样能并网输出。这样的设计简化了装置的结构,减少了故障几率,优点很多,现多用于大型机组上。
(6) 根据按桨叶接受风能的功率调节方式可分为:
“定桨距(失速型)机组”――桨叶与轮毂的连接是固定的。当风速变化时,桨叶的迎风角度不能随之变化。由于定桨距(失速型)机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在20 年来的风能开发利用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变桨距机组”――叶片可以绕叶片中心轴旋转,使叶片攻角可在一定范围内(一般0-90度)调节变化,其性能比定桨距型提高许多,但结构也趋于复杂,现多用于大型机组上。
(7) 按照叶轮转速是否恒定可分为:
“恒速风力发电机组”――设计简单可靠,造价低,维护量少,直接并网;缺点是:气动效率低,结构载荷高,给电网造成电网波动,从电网吸收无功功率。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气动效率高,机械应力小,功率波动小,成本效率高,支撑结构轻。缺点是:功率对电压降敏感,电气设备的价格较高,维护量大。现常用于大容量的主力机型。
(8) 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类型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异步发电机型” “同步发电机型”
只要选用适当的变流装置,它们都可以用于变速运行风机。
异步发电机按其转子结构不同又可分为:
(a) 笼型异步发电机――转子为笼型。由于结构简单可靠、廉价、易于接入电网,而在小、中型机组中得到大量的使用;
(b) 绕线式双馈异步发电机――转子为线绕型。定子与电网直接连接输送电能,同时绕线式转子也经过变频器控制向电网输送有功或无功功率。
同步发电机型按其产生旋转磁场的磁极的类型又可分为:
(a) 电励磁同步发电机――转子为线绕凸极式磁极,由外接直流电流激磁来产生磁场。
(b) 永磁同步发电机――转子为铁氧体材料制造的永磁体磁极,通常为低速多极式,不用外界激磁,简化了发电机结构,因而具有多种优势。
(9) 如根据风机的输出端电压高低化分,一般可分为:
“高压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输出端电压为10~20kV,甚至40kV,可省掉风机的升压变压器直接并网。它与直驱型,永磁体磁极结构一起组成的同步发电机总体方案,是目前风力发电机中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机型。
“低压风力发电机”――输出端电压为1kV 以下,目前市面上大多为此机型。
(10) 如根据风机的额定功率化分,一般可分为:
微型机:10 kW 以下
小型机:10 kW 至100 kW
中型机:100 kW 至1000 kW
大型机:1000 kW 以上(MW 级风机)
十、风电机组设计规范有哪些?
陆上风电场工程风电机组基础设计规范:一、基础设计要求,结构设计应考虑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环境条件、设备安装条件、机组的重量、振动、噪声、安装、拆卸、维护等操作考虑机组的抗震性能。二、基础施工要求,三、基础检测要求,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其规范参考以下标准。
GB 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451.1 风力发电机组 安全要求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153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6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87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J 14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FD 002—2007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DL/T 5082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JB/T10300 风力发电机组 设计要求
JGJ 2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
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TJ 275 海港工程混凝土防腐蚀技术规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