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极36槽单层链式电机如何掏把?
一、6极36槽单层链式电机如何掏把?
可以作连台绕,每相六个把子.,下一空一,首先把A相.进线下进.第一槽,在把B相空一槽进线下进槽,然后下C相空一槽把C相下把子连进线一同下进槽,这是A.B.C三相过线都在上面。
然后在把A相从B.C.两相上把子拿到左边,接着空一槽把A相笫二把子下进槽。余下的以此类推。,,,
二、电机单层同心式绕组与单层链式绕组有什么区别没有?
在电机极数相同的情况下,单层同心式绕组与单层链式绕组在磁极的分布上是相同,在定子槽数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同心式的布线。
三、三相单层链式异步电机参数的计算?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公式:n=60f/p(1-s)
公式参数:
f代表电源频率
P为极对数
n'代表转差率
s代表转差率
四、单层链式绕组嵌线方法?
36槽电机四极,单层链式跨距1--9。嵌线方法是;下一槽,空一槽。极相组之间的接法是;头接头、尾接尾。
单层链式:线圈节距相等,相互之间象链子一样连接在一起,故称为单层链式。由于线圈尺寸一样,故绕线和嵌线都很方便。
这种绕组形式广泛应用于2极、4极、 6极、 8极老式电机中。由于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缺陷,所以,以后改成单层交叉链式。
五、三相单层链式绕组原理?
当向三相定子绕组中通入对称的三相交流电时,就产生了一个以同步转速n1沿定子和转子内圆空间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磁场。由于旋转磁场以n1转速旋转,转子导体开始时是静止的,故转子导体将切割定子旋转磁场而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用右手定则判定)。由于转子导体两端被短路环短接,在感应电动势的作用下,转子导体中将产生与感应电动势方向基本一致的感生电流。转子的载流导体在定子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定)。电磁力对转子轴产生电磁转矩,驱动转子沿着旋转磁场方向旋转。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出电动机工作原理为:当电动机的三相定子绕组(各相差120度电角度),通入三相对称交流电后,将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该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从而在转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流(转子绕组是闭合通路),载流的转子导体在定子旋转磁场作用下将产生电磁力,从而在电机转轴上形成电磁转矩,驱动电动机旋转,并且电机旋转方向与旋转磁场方向相同。
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分类
单层绕组:
单层绕组就是在每个定子槽内只嵌置一个线圈有效边的绕组,因而它的线圈总数只有电机总槽数的一半。单层绕组的优点是绕组线圈数少工艺比较简单;没有层间绝缘故槽的利用率提高;单层结构不会发生相间击穿故障等。缺点则是绕组产生的电磁波形不够理想,电机的铁损和噪音都较大且起动性能也稍差,故单层绕组一般只用于小容量异步电动机中。单层绕组按照其线圈的形状和端接部分排列布置的不同,可分为链式绕组、交叉链式绕组、同心式绕组和交叉式同心绕组等几种绕组形式。
1:链式绕组链式绕组是由具有相同形状和宽度的单层线圈元件所组成,因其绕组端部各个线圈像套起的链环一样而得名。单层链式绕组应特别注意的是其线圈节距必须为奇数,否则该绕组将无法排列布置。
2:交叉链式绕组当每极每相槽数9为大于2的奇数时链式绕组将无法排列布置,此时就需要采用具有单、双线圈的交叉式绕组。
3:同心式绕组在同一极相组内的所有线圈围抱同一圆心。
4:当每级每相槽数Q为大于2的偶数时则可采取交叉同心式绕组的形式。
单层同心绕组和交叉同心式绕组的优点为绕组的绕线、嵌线较为简单,缺点则为线圈端部过长耗用导线过多。现除偶有用在小容量2极、4极电动机中以外,如今已很少采用这种绕组形式。
六、30kw电机4极48槽原为单层同心式,可否改成单层链式?
在电机极数相同的情况下,单层同心式绕组与单层链式绕组在磁极的分布上是相同,在定子槽数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同心式的布线。
七、24槽4极单层链式绕组怎么下线?
下线步骤: 任意设定槽号——1号-24号槽。将U相绕组第一个线圈的尾边下入6号槽,压好绝缘纸和槽契(下同),再把头边吊起来; 再空7号槽,将V相绕组线圈的尾边下入8号槽,头边也吊起来;再空9号槽,将W相绕组线圈的尾边下入10号槽,把它的头边下入5号槽内。
空11号槽,再将U相的第二个线圈的尾边下入12号槽内,头边下入7号槽内;空13号槽,将V相第二个线圈的尾边下入14号槽内,头边下入9号槽内;再空15号槽,将W相第二个线圈的尾边下入16号槽内,头边下入11号槽内。
按上面的方法依次把线圈绕组下完。
八、双层叠式绕组改成单层链式可以?
可以,对电机的使用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会使电机达不到原来的最佳性能。这么做会增加铜线的使用量,绕组端部加长,附加损耗增加;好处就是节省时间和人工,得不偿失,
九、三相电机24槽4极双层绕组怎么改为单层链式?
1:如果是24槽整距双层绕组,槽匝数不变,线径不变,接线不变,直接改为单层链式即可。因为单层链式绕组就是整距绕组,即短距系数=1。
2:如果是24槽双层短距绕组,先计算短距系数,Kdy=sin(90*y/t),y-用槽数表示的跨距(即上下层边所跨的槽数),t-极距=槽数/极数=24/4=6,然后单层每槽匝数=Kdy*双层绕组每槽匝数(圆整到整数)。
十、电机单层同心式绕组与单层链式绕组有什么区别没有,回答的话请详细一点?
在电机极数相同的情况下,单层同心式绕组与单层链式绕组在磁极的分布上是相同,在定子槽数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同心式的布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