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表内阻已知,应该外接还是内接?
一、电流表内阻已知,应该外接还是内接?
电流表的内阻已知,那么采用电流表内接,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电流表所分的压为多少,再用电压表所测的值减去电流表所分的压,就为小灯泡的实际电压,这样可以缩小误差。
内接法测量值=待测电阻值+电流表内阻。所以只要电流表内阻己知,无论待测电阻大小都可以采用内接法,则待测电阻值=U/l一RA。这样就可以消除电路设计的系统误差,达到比较精确地测量。
二、测电源内阻和电动势实验时什么时候用电流表外接法和内接法?
因为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差不多. 如果用外接法、则内阻的测量将会有很大误差.电流表有内阻的,而且电池内阻也比较小,所以电流表内阻干扰大,内接法可以将电流表内阻并入电阻考虑,外接的话测的电池内阻包含电流表内阻,测的电动势是电池电动势减去电池内阻和电流表分压。
三、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时,什么时候用电流表外接,什么时候内接?
电流表外接时(对外电路而言):E测量值=E真实值,r测量值>r真实值
电流表内接时:E测量值<E真实值,r测量值<r真实值
电流表与电阻箱测时等效于电流表外接:E测量值=E真实值,r测量值>r真实值
电压表与电阻箱测时等效于电流表内接:E测量值<E真实值,r测量值<r真实值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主要误差是由于伏特表的分流作用,使安培表测得的电流稍小于通过电源的电流,由
E=U+Ir可得,所测得的电源电动势小于真实值,导致所测内阻也小于真实值。
也可以从等效电源的角度去分析:将伏特表与电池并联为等效电源,则由于伏特表的并联,路端电压(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值)小球电源电动势E,内阻
r测=rR(V)/[r+R(V)]<r
四、伏安法测电流表内阻?
答:R=U/I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其中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欧姆Ω),U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伏特V),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安培A)。伏安法测电阻是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直接测量导体电阻的常见方法,大致分为两种,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内接法两种。
五、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时,安培表内接、外接如何判断?
分析:这个实验测量得到的电压U、电流 I 是“等效电源”的路端电压与输出的总电流。 当电流表内接时,“等效电源”是由实际电源和电流表串联构成,所以测得的电动势等于实际电源的电动势,测得的内阻大于实际电源的内阻。 当电流表外接时,“等效电源”是由实际电源和电压表并联构成,所以测得的电动势小于实际电源的电动势,测得的内阻小于实际电源的内阻。注:你的题目表述有错。以上分析是不考虑读数方面引起的误差,仅分析电路结构引起的误差。
六、为什么电流表外接测电阻时用小电阻,但测电动势和内阻时电流表内接,用的电流表内阻小不会减小误差?
测电阻时,有口诀: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意思是:大电阻电流表内接测量电阻的误差是偏大,小电阻电流表外接测量电阻的误差是偏小。
对于 测电动势和内阻时电流表内接,原因是因为电压表内阻比较大,几乎不分流,干路电流认为就是电流表示数。电压表测量的路端电压是准确的。
如果电流表相对于电压表外接的话,虽然测的是干路电流,但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压表测量的并不是路端电压。
记住,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主要是测量路端电压和干路电流的关系:U=E-Ir,列方程组解方程。U-I图像法也是描点做出来的。
七、安安法测电阻电流表外接还是内接?
一般电流表外接,基于被测电阻远小于电压表内阻,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忽略不计,如电阻较大与电压表内阻差距不可忽略时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此时电流表的内阻远小于被测电阻,分压作用忽略不计。
八、用电流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如何选择电源?
关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时,先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达到满偏。这个实验要使误差尽可能减小,就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尽可能大,Ig=E/R,所以E选大的好些。当然前提是滑动变阻器有尽可能大的给你。
九、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到底是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
因为有一些电阻是纯电阻 ,而一些电阻不是纯电阻(比如发动机,是有一个转化率的) 这个时候用 内接和外接 是需要你选择的。
内接法适合大电阻,测量值偏大 外接法适合小电阻,测量值偏小 拿个数试一试就知道了,明白之后就记住。因为要测电源的内阻,所以对电源来说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
十、分流法测电流表内阻原理?
调节电路使电流表达一适当示数I,在电流表两端并联一电阻箱,调节电阻箱电流表示数变为I₁,则电阻箱分流电流为I-I₁,读出电阻箱阻值R,由I₁RA=(I-I₁)R,得RA=(I-I₁)R/I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