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线圈吸合的原理?
一、继电器线圈吸合的原理?
电磁继电器的吸合是靠电磁感应原理的,其电磁吸力和线圈匝数和线圈电流成正比。一个既定的继电器,线圈和结构既定,电流达到一定的值就可以吸合工作了。
交流电压交变,其铁心一般还知要增加一个短路环来产生阻止磁通变化的电流,直流电本身就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流产生稳定的磁通。也就是说交直流继电器线圈主要差别是铁心多了短路环,你提供和交流一样电压的直流电,其就可以工作。
反之,你若给直流线圈继电器供给一样电压的交流电,由于没有短路环稳定磁通作用,继电器就不能可靠工作,可能衔铁和铁心会高频振动,继电器很快就失效。
二、plc怎么控制继电器线圈吸合?
假设三菱pLc继电器输出型的Y0输出端,控制继电器kA,即kA线圈一端接入Y0输出端子,如果控制Y0条件成立,Y0为1,使对应的内部继电器吸合,其常开闭合,继电器kA线圈回路得电吸合。
三、继电器能够长时间吸合吗?
可以,但是不建议。多谢指正,反措里没要求,而且现场的断路器位置继电器有采用这种设计,正常运行时跳闸位置继电器和合闸位置继电器必有一个动作,不过除了这种避免不开的情况,还是不推荐这么设计。
网上找的继电器图,长期吸合就意味着线圈长期带电,铁芯长期有磁,弹簧长期受力变形。时间长了之后线圈老化,铁芯退磁,弹簧发生范性形变都会导致衔铁吸合不稳,即继电器失效。
另外继电器一般都提供常开和常闭节点,根据需求使用,不需要让继电器长期带电。
四、中间继电器线圈总是吸合不上?
不吸合的原因有:线圈断线、线圈匝间短路、衔铁与铁芯间有异物、跟踪过大、簧片变形,导致触点间隙大。
1、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因为继电器是由线圈和触点组两部分组成的,所以继电器在电路图中的图形符号也包括两部分:一个长方框表示线圈;一组触点符号表示触点组合。当触点不多电路比较简单时,往往把触点组直接画在线圈框的一侧,这种画法叫集中表示法。
五、24v能使继电器线圈吸合吗?
24V控制中间继电器,用中间继电器控制接触器线圈就可以了。
两个接触器的线圈端子相互连接。一起接到低压变压器24V的输出端(+)。那么这个时候两个接触器的电磁线圈的一端都已经接通了,还不能形成控制回路。然后你把低压变压器的负极接到按钮开口关里的停止按钮上(接常闭)。
然后把两个接触器的A2分别接在开口关里的前进和后退的常开上面,最后把停止按钮(常闭)的另一端分别接入前进和后退的常开就可以了。这时24伏的低压控制线路已经完成。
扩展资料:
装置作用
在电工学上,因为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地接通与大电流控制(达800A)电路的装置,所以经常运用于电动机做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
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在工业电气中,接触器的型号很多,工作电流在5A-1000A的不等,其用处相当广泛。
六、继电器线圈吸合后触点有电压吗?
继电器吸合后触点闭合后触点两端设有电压。
七、中间继电器线圈输入有电但是不吸合?
可能是输入电压不够,可能是交直流类型选用不对,也可能是衔铁卡死等原因。
八、继电器不能吸合?
抽油烟机继电器不吸合:
1、检查开关是否接通常2、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3、检查继电器线圈是否损坏
九、继电器频繁吸合?
首先你要确定一点!只要继电器没有坏。那么,来回的跳。就是有电流不停的通断,的表现!
方法1: 你要先检查 线路,是否有接线错误,
方法2:还有个方法就是替换发 你吧上面的原件 每个都换一次”不推荐”
方法3: 检查36V继电器的 电源端是否正常,
不过,从你的描述上来分析, (当有断路发生,接通继电器后,继电器就来回不停的跳)你说36V继电器控制 380V接触器那我 问你下你是不是吧! 36V继电器的电源端取到380V接触器前端端去了, 应该取到空开的前端, 并且36V继电器应装二次保险一只!
十、继电器吸合原理?
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通电后线圈两端施加一定的电压,一定的电流就会在线圈中流动,从而产生电磁效应,电枢会在电磁力的吸引下克服回位弹簧的拉力吸引铁芯。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