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路 > 正文

高温下的阻容吸收电路电阻现象

电路 2025-04-28 19:48

一、高温下的阻容吸收电路电阻现象

在电子电路中,阻容吸收电路常常会出现电阻温度过高的问题。阻容吸收电路作为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用于滤波、补偿和抑制噪声等应用。然而,在高温环境下,电路的电阻会出现异常的上升,给电路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困扰。

1. 高温对电阻的影响机理

高温环境下,电阻温度升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 材料导电性差:在高温下,电阻器的导体材料会发生结构变化,导致电流通过的路径变窄,电阻增加。
  • 电阻器内部损耗增加:高温会导致电阻器内部材料的电学特性发生变化,损耗增加,从而使电阻值上升。
  • 热膨胀效应:高温引起电阻器内部材料膨胀,使电阻器的尺寸增大,从而导致电阻值的增加。

2. 高温下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高温引起电阻值的增加会对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合理选用高温工作的电阻器:选择适合高温环境工作的电阻器,如采用金属氧化物薄膜电阻器(Metal Oxide Film Resistor, MOFR)等。
  • 增加散热措施:采取散热片、散热器等措施,提高电阻器的散热效果,降低温度。
  • 优化设计:对电路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电阻器所承受的热负荷,避免过度使用或过载的情况。
  • 温度补偿电路:在高温环境下,采用温度补偿电路,通过控制电路的工作温度来保持电阻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高温环境对阻容吸收电路中的电阻值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选择适合高温工作的电阻器、增加散热措施、优化设计以及采用温度补偿电路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电阻温度过高的问题,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

感谢您阅读本文,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于阻容吸收电路电阻温度高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对您在电子电路设计和故障排除中有所帮助。

二、阻容吸收保护电路,元件参数?

电容的选择: C=(2.5-5)×10的负8次方×If If=0.367Id Id-直流电流值 如果整流侧采用500A的晶闸管(可控硅) 可以计算C=(2.5-5)×10的负8次方×500=1.25-2.5mF 选用2.5mF,1kv 的电容器 电阻的选择: R=((2-4) ×535)/If=2.14-8.56 选择10欧 PR=(1.5×(pfv×2πfc)的平方×10的负12次方×R)/2 Pfv=2u(1.5-2.0) u=三相电压的有效值

三、尖峰吸收电路元件怎么选?

开关电源中的RCD尖峰吸收电路电容上电压是脉冲波形,其峰值一般为供电电压的2-3倍左右。一般在220V供电的开关电源中,整流后直流电压约为310V,因此,反峰电压约为650-900V。此时RCD尖峰吸收电路电容的耐压应选1KV。所以选用200V是不行的

四、阻容吸收器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阻容吸收器是一个频敏元件,其可以看作一个典型的串联RC保护电路,一般是用在以下方面做保护功能:

一,感性负载两端,感性负载在电流突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较高的反向电动势,可能过阻容回路吸收电感的反向电动势,达到保护电路的功能。

二,晶闸管两端,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阻容吸收网络,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限制电压上升率。

因为电路总是存在电感的(变压器漏感或负载电感),所以与电容C串联电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电路在过渡过程中,因振荡在电容器两端出现的过电压损坏晶闸管。

同时,避免电容器通过晶闸管放电电流过大,造成过电流而损坏晶闸管。

三,开关触点两端等做保护功能。可缓解开关接通瞬间的大电流,延缓开关触点使用寿命。

五、中频炉阻容吸收怎么量好坏?

1. 先将电容短接放电

2. 万用表欧姆档,10K

3. 观察指针偏转情况,若指针迅速右摆且幅值较大,并随即左摆至差不多原位,则电容好,否则有漏电或者击穿。

六、晶闸管两端并联RC吸收电路可起到什么作用?

在实际晶闸管电路中,常在其两端并联RC串联网络,该网络常称为RC阻容吸收电路。  我们知道,晶闸管有一个重要特性参数-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闸管在额定结温和门极断路条件下,使晶闸管从断态转入通态的最低电压上升率。若电压上升率过大,超过了晶闸管的电压上升率的值,则会在无门极信号的情况下开通。即使此时加于晶闸管的正向电压低于其阳极峰值电压,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晶闸管可以看作是由三个PN结组成。  在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下,因各层相距很近,其J2结结面相当于一个电容C0。当晶闸管阳极电压变化时,便会有充电电流流过电容C0,并通过J3结,这个电流起了门极触发电流作用。如果晶闸管在关断时,阳极电压上升速度太快,则C0的充电电流越大,就有可能造成门极在没有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晶闸管误导通现象,即常说的硬开通,这是不允许的。因此,对加到晶闸管上的阳极电压上升率应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常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阻容吸收网络,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限制电压上升率。因为电路总是存在电感的(变压器漏感或负载电感),所以与电容C串联电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电路在过渡过程中,因振荡在电容器两端出现的过电压损坏晶闸管。同时,避免电容器通过晶闸管放电电流过大,造成过电流而损坏晶闸管。   由于晶闸管过流过压能力很差,如果不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C阻容吸收网络就是常用的保护方法之一。 

七、阻容吸收器怎么接在接触器?

阻容吸收器是并联方法接在接触器线圈两端,作用是线圈在断电时产生的自感电势很高,日而久之有击穿绝缘造成短路,通过阻容吸收电路将产生的电势吸收掉。不过在电子电路有集成电路、芯片的地方交流接触器有此设计电路。而在控制电动机等电路中是忽视不计这种自感电势的,所以沒必要安装阻容吸收电路。

八、音频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电容怎么选择?

  通常,电源滤波可以选大容量的铝电解电容容量大于1万微法,输入及各级间的耦合采用10微法到100微法铝电解电容,功放输出耦合次用1000微法以上大容量铝电解电容,音调电路、去耦采用云母、瓷介等,没有一定标准,最好按照图纸来选取。  以具体电路为例。  完整的分立元件功率放大电路分电源部分、差动输入部分、电压放大(激励级)驱动部分、功率放大输出部分组成。采用功率放大模块、IC等集成电路构成的功放则大同小异。(高频功率放大器除外)  1、电源部分:一台功放中,电源部分的成本应占有总成本的1/3以上,足以说明电源部分的重要性,电源部分所需要的电容有:大容量滤波电解电容、高频滤波小容量电容,应用在整流输出后的滤波,要求高的可以在整流管上并上高频滤波小容量电容。因为我们国家民用电网使用的工频频率为50HZ,所以经过整流管整流后仍存在交流电压,根据整流电路的不同组成结构,半波整流后仍存在50HZ的交流频率,因为输入交流市电的频率是50Hz,半波整流电路去掉了交流电的半周,没有改变单向脉动性直流电中交流成分的频率;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相同,用到了输入交流电压的正、负半周,使频率扩大在倍为100Hz,所以这种单向脉动性直流电的交流成分主要成分是100Hz的,这是因为整流电路将输入交流电压的一个半周转换了极性,使输出的直流脉动性电压的频率比输入交流电压提高了一倍,这一频率的提高有利于滤波电路的滤波。 所以滤波电容就需要采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一般10W以上的功放最少选择1000uF的电解电容,理论上功率增加一倍电容容量也应增加一倍。高频电容是为了滤除电网其他外因素存在的高频干扰信号,使功放背景噪音更宁静,高频电容一般在0.001uF~0.68uF之间。   2、差动输入部分。参看各种功放电路,差动放大级电路各异,但是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只有两个电容,分别是正、反相输入端的高频旁路电容,作用是滤除高频干扰以及滤除音频信号极高频的信号,一般电容值在0.1uF~22uF之间。但是这两个电容可以省略掉。  3、电压放大(激励级)驱动部分。这一级基本上不采用电容,一般采用电容的会在三极管B-E极并上高频小容量电容,防止自激震荡发生,以及采用小容量电解电容对恒流源电路滤波。一般此处使用的电容值在5PF~0.1uF之间。  4、功率放大输出部分。同样这一级也极少采用电容,有就是在功率管的Be极并上高频小容量电容防止自激震荡,最后输出端有一个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串联组成的移相网络,用于防止放大器自激震荡。此处使用的电容在5PF~0.68uF之间。  电容容量的选择是根据设计要求,实际测试结果以及实际应用而选择,同时部分电容可以根据产品性能、成本进行调整等,否则一律按照原电路图标示的元件参数选择。同时在电源正极的各个分支都要接上去耦电容、旁路电容,一般并接在靠近某一级后某一部分电路的正负端 ,容量在0.1uF~220uF之间。

九、单相晶闸管调光电路怎么关掉的?

单相晶闸管调光电路,是应用双向可控硅并利双向触发二极管,及触点电压调整电位器等所组成。

触发电压调整电位器带开,逆时针旋到底开关断开关掉。

十、三相桥式整流电路阻容吸收如果损坏波形还能正确吗?

对整流波形没多大影响。

要坏的一般就是电阻开路,电容短路。听机后6组阻容吸收温度基本一样就没多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