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路 > 正文

硬盘寻址原理?

电路 2025-05-16 09:22

一、硬盘寻址原理?

硬盘中的数据是利用磁头存储在表面有磁粉的盘片上,这个和我们以前用过的DVD光盘道理是一样的,每个盘片会划分位不同的磁道,磁道可以理解为赛场上的跑道,而在磁道上又划分很多扇面,扇面又划分为很多扇区,硬盘就是这样一块一块划分成很多小个体的,最小的个体就是一位,一位里面只能存放0或1,他们都有一个地址。所以硬盘就好像地球一样,而其中最小的个体就相当于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是有地址的。

二、寻址器原理?

原理如下。

       首先,地址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用来寻址。

        其次,51单片机的的片内寄存器都是可以字节寻址的。字节地址就是用来寻址一个字节的内容,和位地址相对应,位地址就只能寻址一个位(bit)。在单片机指令中寻址任何一个字节都需要字节地址,寻址任何一个位都需要位地址。所谓的IP、IE不过是我们给这个寄存器取了另外一个名字而已。如:MOVIP,#00H和MOVB8H,#00H这两条语句是一样的效果。

       另外,从这些寄存器的使用上来说,IP、IE等特殊功能寄存器既可以字节寻址也可以位寻址,是同样的效果。

三、计算机组成原理寻址范围怎么算?

地址指针的字长是二进制的16位,说明可以表达的地址个数为2^16个。

2^16=(2^6)*(2^10)=64*1024=64KB,也就是它的可寻址范围是64KB,相应的地址号是00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用十六进制表示,即0000H~FFFFH。

寻址范围仅仅是一个数字范围,不带有单位,而寻址范围的大小很明显是一个数,指寻址区间的大小。

M为数量单位。1024=1K,1024K=1M

MB指容量大小。1024B=1KB,1024KB=1MB.

如寻址范围为0~(2^20)-1,寻址空间为1MB

物理寻址也称C.H.S(Cylinder、Head、Sector)寻址。Cylinder、Head、Sector这三个参数在很多硬盘表面的标签上都有标注其数值。这是硬盘容量大小的计算基础。物理寻址中对某扇区的表述为某某Cylinder某某Head的某某Sector。

硬盘容量=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

寻址范围,又叫寻址空间,一般指的是CPU对于内存寻址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能最多用到多少内存的一个问题。

地址总线为N位(N通常都是8的整数倍;也说N根数据总线)的CPU寻址范围是2的N次方字节,即2^N(B)。寻址范围只和地址线有关系。

数据在存储器(RAM)中存放是有规律的 ,CPU在运算的时候需要把数据提取出来就需要知道数据在那里 ,这时候就需要挨家挨户的找,这就叫做寻址。但如果地址太多超出了CPU的能力范围,CPU就无法找到数据了。

其中指令的寻址方式有以下两种。

1、顺序寻址方式

由于指令地址在内存中按顺序安排,当执行一段程序时,通常是一条指令接一条指令地顺序进行。也就是说,从存储器取出第1条指令,然后执行这条指令;接着从存储器取出第2条指令,再执行第二条指令;接着再取出第3条指令。

这种程序顺序执行的过程,称为指令的顺序寻址方式。为此,必须使用程序计数器(又称指令计数器)PC来计数指令的顺序号,该顺序号就是指令在内存中的地址。

2、跳跃寻址方式

当程序转移执行的顺序时,指令的寻址就采取跳跃寻址方式。所谓跳跃,是指下条指令的地址码不是由程序计数器给出,而是由本条指令给出。注意,程序跳跃后,按新的指令地址开始顺序执行。因此,程序计数器的内容也必须相应改变,以便及时跟踪新的指令地址。

四、cpu寻址方式原理?

1. 直接寻址:指令中指定了要访问的地址,直接访问该地址所对应的存储单元。

2. 间接寻址:指令中指定了一个寄存器或内存单元的地址,通过这个地址来访问存储单元。

3. 基址寻址:指令中指定了一个偏移量和一个基地址,通过这个基地址加上偏移量来访问存储单元。

4. 变址寻址:指令中指定了一个偏移量和一个基地址,通过这个基地址加上偏移量来访问存储单元,但是需要将结果存储在另一个寄存器或内存单元中。

五、固态硬盘寻址原理?

固态硬盘的寻址原理内部结构主要由马达、磁盘、磁头臂、磁头组成。 

机械硬盘在工作的时候,磁头会悬浮于磁盘面上方几纳米的距离。磁盘面上有很多的小格子,小格子内有很多的小磁粒。

 这些磁盘上的磁粒有一定的极性,当磁粒极性朝下的时候记为0,磁粒极性朝上的时候记为1,这样磁头就可以通过识别磁盘磁粒的极性读取数据了。 而磁头也可以利用其变化的磁场改变磁盘磁粒的极性,这样就做到写入和改写磁盘数据了。 为了能够精准定位数据所在磁盘面上的位置,磁盘本身又被划分了无数的扇区和磁道。

六、机械硬盘寻址原理?

硬盘中的数据是利用磁头存储在表面有磁粉的盘片上,这个和我们以前用过的DVD光盘道理是一样的,每个盘片会划分位不同的磁道,磁道可以理解为赛场上的跑道,而在磁道上又划分很多扇面,扇面又划分为很多扇区,硬盘就是这样一块一块划分成很多小个体的,最小的个体就是一位,一位里面只能存放0或1,他们都有一个地址。所以硬盘就好像地球一样,而其中最小的个体就相当于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是有地址的。

七、计算机寻址的特点?

.

1立即寻址 立即寻址的特点是操作数本身设在指令字内,即形式地址A不是操作数的地址。

2.

直接寻址 直接寻址的特点是,指令中的形式地址A就是操作数的真实地址EA,即EA=A。

3.

隐含寻址 隐含寻址是指指令字中不明显地给出操作数的地址,其操作数的地址隐含在操作码或某个...

4.

间接寻址 倘若指令字中的形式地址不直接指出操作数的地址,而是指出操作数有效地址所在的存储...

八、路由器寻址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

路由器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的路由功能来完成。

路由器通常位于网络层

因而路由技术也是与网络层相关的一门技术, 路由器与早期的网桥相比有很多的变化和不同。 通常而言,网桥的局限性比较大,它只能够连通数据链路层相同或者类似的网络,不能够连接数据链路层之间有着较大差异的网络。

但是路由器却不同,它打破了这个局限,能够连接任意的两种不同的网络,但是这两种不同的网络之间要遵守一个原则,就是使用相同的网络层协议,这样才能够被路由器连接。

九、地址总线寻址原理?

地址总线是计算机中用于传输内存地址的一组线路。通过地址总线,CPU可以向内存或其他外设传递地址信息,以读取或写入数据。地址总线的寻址原理如下:

1.在计算机启动时,CPU将默认的程序计数器(PC)中的指令地址设置为某一个内存地址,然后通过地址总线把这个地址发送到内存。

2.内存接收到CPU传递过来的地址信号后,会将该地址对应的数据放入数据总线上。

3.CPU从数据总线上读取数据并且执行对应的指令。

4.在执行完当前指令后,CPU将PC+1,即将下一条指令地址写入到PC寄存器中。

5.重复第1-4步,直到程序运行结束或者CPU主动终止程序运行。

其中,第二步是通过地址总线实现内存寻址的关键步骤。内存中的每个地址对应着一个唯一的数据单元,只有通过地址总线将正确的地址信号传递给内存,才能正确地访问到对应的数据单元。硬件系统中的地址总线一般都是由多条线路组成,例如16根地址总线就可以寻址$2^{16}$ = 64KB(千字节)的内存空间。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使用不同位数和数量的地址总线,以满足不同的内存寻址需求。

十、可寻址音响什么原理?

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数据信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令信息;另一类是操作数。

由于程序中的指令序列通常是顺序排列的,对于顺序推进的指令序列,采用程序计数器PC加1的方式自动形成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当程序发生转移时,就不能采用上述方式,此时把指令地址的形成转换为操作数地址的寻址。把指令不当指令信息,而当作操作数信息来处理、按操作数的寻址方式获得指令地址。

可寻址调频音箱在调频音箱的基础上,增加了寻址能力。只接收在音箱中设定地址的调频信号。这样,即使信号源频率重叠的情况下,也不会接收非收址的信号。不但安全,而且频率重叠时也不会相互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