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及优缺点?
一、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及优缺点?
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
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也必然少得多。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机率必然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显然更为合适些。
缺点:
①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结点交换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②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一样,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使传送的信息量大约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增加了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虽无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总之,若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则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当端到端的通路有很多段的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从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上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
二、简述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
优点:1.信息传输时延小2.信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数据信道上进行“透明”传输,交换机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存储、处理,交换机在处理方面的开销比较小,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用附加控制信息,使信息的传送效率较高3.信息的编译吗和代码格式由通信双方决定,与交换网络无关。
缺点:1.网络的利用率低2.线路的利用率低3.限不同速率、不同代码格式、不同控制方式的相互直通4.无呼损。
报文交换:
优点:1.不同的终端接口之间可以相互直通2.无呼损3.利用动态的复用技术,线路的利用率较高。
缺点:传输时延大,而且变化的范围比较大2.利用“存储-转发”,所以要求交换系统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和大的存储能力3.实时性较差。
分组交换
优点:1.可以对不同的接口终端进行匹配2.网络轻载情况下,传输时延较小,且比较稳定3.线路利用率高4.可靠性高5.经济效益好
缺点:1.网络系统附加了大量的控制信息,对于报文较长的信息传输率低2.技术实现复杂
三、如何理解ATM交换是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结合?
ATM交换是一种融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交换技术,能在单一的主体网络中携带多种信息媒体,承载多种通信业务,并且能够保证Qos。
四、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的区别?
电路交换是建立一条临时的专用通路,使用完以后拆除链接,适合打数据量的实时通信 报文交换不在通信节点建立通路,将信息组合成报文,采用虚储-转发机制,线路的利用率高,但延迟大 分组交换是数据包定长的报文交换,交换节点的缓冲区可减小,传播时延也更小;一般分为数据包、虚电路、信元交换
五、为什么说atm集中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
ATM是在分组交换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综合吸取了分组交换电路利用率高和电路交换实时性强的优点。
ATM具有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双重性:ATM面向连接,它需要在通信双方向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由信令拆除连接。
但它摈弃了电路交换中采用的同步时分复用,改用异步时分复用,收发双方的时钟可以不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带宽。
六、请问多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有?
(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
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
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
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
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
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
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
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
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
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
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
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
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
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
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七、如何计算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分别属于哪种时延?
在计算机网络中有三种主要的数据交换方式,分别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需要建立一条专用的数据通信路径,这条路径上可能包含许多中间节点。这条通信路径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将被独占,直到通信结束才会释放资源。电路交换适合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
电路交换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信时延小。通信双方通过专用线路进行通信,数据可以直达。当数据传输量较大时,优点将十分显著。
线路独占,没有冲突。
实时性强。一旦通信线路建立,双方可以实时通信。
电路交换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线路独占,利用率太低。
连接建立时间过长。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以报文作为数据传输单位,携带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
报文交换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无需建立连接。
动态分配线路。
线路利用率高。
报文交换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需要网络节点有足够的缓存空间。
报文交换在节点处要经历存储、转发等操作,从而引起一定时延。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大的数据块分割成小的分组,并添加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
分组交换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无需建立连接。
线路利用率高。
相对报文交换,分组长度固定,缓冲区容易管理。
分组比报文小,因此传输时间更短。
分组交换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仍然存在时延。
需要传输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分组编号等额外信息。
分组可能遇到失序、丢失、重复等问题。
分组交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数据报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不同分组到达目的节点可能会乱序、重复或丢失。分组在交换节点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时延。数据报方式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合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虚电路方式将数据报方式与电路交换结合,发挥两者优点。虚电路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建立一条逻辑链路,与电路交换不同的地方在于虚电路并不是独占链路资源的。虚电路方式避免了分组的乱序、重复和丢失等问题。
下面总结一下数据报服务和虚电路服务的区别:
建立连接:数据报服务不要建立连接,虚电路服务需要建立连接。
目的地址:数据报服务的每个分组有完整的目的地址,虚电路服务只在建立连接时使用目的地址,当连接建立完成后使用长度较短的虚电路号。
路由选择:数据报服务的每个分组都是独立进行路由选择与转发的,虚电路服务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按同一路由进行转发。
分组顺序:数据报服务不保证分组顺序,虚电路服务保证分组有序到达。
可靠性:数据报服务不保证可靠通信,由用户主机保证可靠性,虚电路可靠性由网络来保证。
对网络故障的适应性:数据报服务出故障的节点丢失分组,其他分组路径变化可正常传输,虚电路服务所有经过故障节点的虚电路都不能工作。
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数据报服务由用户主机进行流量控制,不保证数据可靠性,虚电路服务可由分组交换网或用户主机负责差错处理及流量控制。
八、什么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的特点是什么?
工作原理:
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通过传输分组的方式传输信息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每个分组的前面有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技术特点:
线路利用率高:
分组交换以虚电路的形式进行信道的多路复用,实现资源共享,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极大地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使传输费用明显下降;
互相通信:
不同种类的终端可以相互通信,分组网以X.25协议向用户提供标准接口,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在网络内存储转发,使不同速率终端,不同协议的设备经网络提供的协议变换功能后实现互相通信;
分组多路通信:
由于每个分组都包含有控制信息,所以分组型终端可以同时与多个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可把同一信息发送到不同用户;
计费:
网络计费按时长、信息量计费,与传输距离无关,特别适合那些非实时性,而通信量不大的用户。
九、汇聚交换和常规交换的区别?
汇聚交换和常规交换是网络通讯中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交换数据包的方式和路由选择的方式。
汇聚交换:
汇聚交换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交换技术,它结合了两个或多个网络,让它们像一个网络一样进行操作。汇聚交换网络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包都会根据目标地址选择最佳路径进行传送。这个路径会优化传输质量并减少网络拥塞。汇聚网络可以自适应,可以自行跟踪网络拥塞并通过动态调整路由选择策略来优化网络质量。汇聚交换网络通常包括主干网和边缘路由器。
常规交换:
常规交换是一种基础的交换技术,它直接将数据包从发送端转发到接收端。常规交换网络中,每个网络设备都需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这种方式通常是通过一些算法来选择哪个路由更优,但路由选择是静态的,并且不会自适应。常规交换网络通常也被称为分组交换,它主要使用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
综上所述,汇聚交换比常规交换更先进,可以提供更优秀的传输质量和更高的网络带宽。但是,汇聚交换设备通常比常规交换设备技术更复杂,并且更昂贵。
十、市场交换和社会交换的区别?
社会交换所界定的交换,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报答性行为,交换产品既包含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通过交换与他人实现对话与互动,与社会建立联系进行沟通,是个人实现社会化、扮演社会角色的基础,其界定的交换概念更为广泛。
经济交换所界定的交换较为狭义,是现代社会基本的经济活动,以物质交换为核心形式。基于此,社会交换的交换物除了物质产品外,还包括情感交流、政治交换、文化交流等。
经济交换的交换物则大多是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