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接触器的接线?
一、继电接触器的接线?
配电箱上的继电器和接触器均属于初级电工的必会的知识。问这个问题,可见还没入门,因此,建议非电工人员勿必去接触用电设备设施。
接线方法
其实很简单:进线进入配电箱后第一个要接的是继电器,其次是接触器,才是电表,进户空开关,用电器
二、电工题:试采用继电接触器,设计实现一台电动机正反转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要求有必要的保护。?
哇,2014年的老问题。题主肯定也不想知道答案了。纯粹为了好玩,我给个图吧。此图在知乎中我使用多次。
1.电动机可逆控制的基本控制原理图
(1)基本控制原理图
图1的左侧是一次回路,右侧是二次回路,此图就是电动机可逆起动控制电路。
注意这里的可逆指的就是电机的正反转,这是行业术语。另外,起动这个词也是行业术语,不能用“启动”来代替起动这个词。
(2)工作原理概述
图1中的电机可以实现正反转,可实现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还可以实现漏电保护。控制按钮为双套,其中之一在就地,虚线框中的控制按钮在远方。
此图的原理我概要性解释一下:
左侧一次回路:
从上到下依次是:断路器QF,正转交流接触器KM1和反转交流接触器KM2,热继电器KH,电流互感器TAb,漏电测控ELR,最下方就是电机M。
注意到最上方的母线侧有接插符号,最下方电机侧也有接插符号,可知此电路是抽屉式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的电动机控制原理图。
断路器的左侧是电动机抽屉的操控手柄,从上到下它由工作位置ON、分开位置OFF、试验位置TEST和闭锁位置构成。其中的试验位置指的是一次回路断开二次回路接通,可以对二次回路的控制系统测试,闭锁位置则一次和二次均断开。系统工作时必须把操控手柄置于工作位置ON。
图1左侧的一次回路存在一点瑕疵。瑕疵在哪?就是断路器,我们从图中看到,它的脱扣器既有过载保护脱扣器也有短路保护脱扣器,可见是热磁式断路器。由于过载保护与热继电器重复,故正确的做法是采用单磁断路器,也即只有磁脱扣器的断路器。
此瑕疵是我故意绘制的,本来的目的是用于和知友们讨论电路。
准确的电动机可逆控制原理图如下:
往下我们就以图2为准。
右侧二次回路:
上部101线和103线之间的QF是断路器的辅助触点,可见断路器闭合后二次系统才能得电。与QF并联的ST就是操控手柄的试验位置触点,当操控手柄置于试验位置时断路器未闭合一次系统断开而二次系统接通,以便测试电路。
103和105中间的常闭触点是ELR,就是漏电保护器的触点。当发生漏电后,它第一时间把电路切断停止电机运行,以保护人身安全。
105到107线中间的常闭触点是KH,它是热继电器的触点,用于电动机过载保护。
再往下是就地/远方的选择开关,以确定是本地抽屉内安装的控制按钮控制电机起停还是由安装在电机位置的远方控制按钮执行操控。
再往下的109和111线间是停止按钮SB3。其下部虚线框内的是远方起停控制按钮组合,我们能看到二次接插符号。左侧的113和117线之间是正转接触器自保触点KM1,以及正转合闸按钮SB1。右侧113线和119线之间是反转接触器自保触点KM2,以及反转合闸按钮SB2。117和121间是反转接触器对正转电路的互锁触点KM2,121与N之间是正转接触器线圈KM1。119和123之间是正转接触器对反转电路的互锁触点KM1,123与N之间是反转接触器KM2的线圈。
右侧125线往下的电路是远程控制电机正反转。
再往右是漏电保护器本体装置ELR,还有信号灯电路,最右侧的是故障信号灯,它由过载保护热继电器KH和漏电保护ELR驱动点燃。
(3)关于漏电保护器ELR
我们先看三相的漏电保护器,它的原理图如下:
图3中的RCD处有一个椭圆,它就是漏电保护器RCD的零序电流互感器,我们看到三条相线和中性线均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正常状态下,三相电流Ia、Ib和Ic会产生三相不平衡电流Id,而中性线电流In与三相不平衡电流I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即三相电流Ia、Ib和Ic及中性线电流In之相量和等于零——Ia+Ib+Ic+In=0,因此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磁芯(铁芯)中不会出现磁通,它的副线圈当然也不会出现感应电流。
当发生漏电时,例如A相对用电设备的外壳碰壳漏电产生了漏电电流Ig。由于用电设备的外壳是接地的,故漏电电流Ig的路线就是沿着地线PE返回电源。此时的三相的工作电流与中性线电流之相量和依然等于零,故有:(Ia+Ig)+Ib+Ic+In=(Ia+Ib+Ic+In)+Ig=Ig,也因此,我们把漏电电流Ig叫做剩余电流。如果剩余电流Ig超过漏电保护器的动作门限电流,则漏电保护器会动作,并驱动前接断路器执行开断操作。
对比图2,我们看到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铁芯中并未穿过中性线,事实上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根本就不需要中性线。可见,图1的零序电流互感器只能测得三相不平衡电流。
当出现漏电时,漏电电流叠加在三相不平衡电流上,加大了零序电流互感器铁芯中的磁通,其副线圈感应电流亦增加。此时漏电保护器必须把感应电流值减去正常运行时的感应电流值,才能得出漏电电流Ig。可见,图2的漏电保护器是专用于电动机回路的。
由此可见,用于电动机回路的漏电保护器与普通的漏电保护器不同,两者不能混用。
2.结论
1)我们从原理描述中看到了电动机漏电保护器与普通的漏电保护器不同之处,两者不能混用。
2)此可逆控制从正转切换到反转时,必须先停机,然后再切换到反转,避免电机产生过大的冲击电流。
3)控制回路的电源直接取自母线,也即断路器的上方。这样处理后,信号系统就能如实地反映断路器、接触器等主回路元器件的工况。
对于配有电动机保护器和PLC的系统,更应当如此。
另外,在抽屉式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控制回路的电源是统一配套的,且配有UPS电源,确保系统掉电后能及时地切断接触器等元器件,并给出系统状态报警。
值得注意的是:二次回路的熔断器FU不得使用微型断路器(空气开关)。二次系统不允许执行过载保护,且短路保护的分断能力必须与一次回路断路器平级。微型断路器(空气开关)极限短路分断能力Icu很低,一般在6kA到10kA,满足不了现场要求。同时微型断路器(空气开关)具有过载保护能力,这对于二次回路来说是不允许的。
提问1:为何二次回路只允许短路保护而不允许过载保护?
提问2:为何电动机回路建议使用单磁断路器?如果使用配电型断路器或者电动机型断路器有何弊端?
提问3:电动机型断路器与普通的配电型断路器相比有何区别?它们遵循的国家标准分别是什么?
就介绍到这里吧。
三、电流继电接触器的种类?
电流继电接触器有过电流继电器、欠电流继电器、
四、继电耦合器和接触器区别?
继电耦合器是以小型电磁继电器为主,具有指示与保护功能的端子型模块接口器件。它广泛适用于自动化过程控制的外围设备、控制信号和调节装置之间的接口,来实现电频和功率的匹配。
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电压AC)和直流接触器(电压DC),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
五、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是什么?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继电器控制系统相对简单一点,用在变化不大的地方。前一个可编程,
六、继电接触器控制的特点是?
是一种一般任务形接触器,它主要可以在电力电路中,起到远距离接通和分断作用,并适宜于频繁地起动及控制交流电动机。
七、多路接触器开关控制电路?
单路接触器开关控制电路一般由启动和停止两个按扭开关控制,启动按扭和停止串联在交流按触器线圈供电电源电路,启动按扭与交流接触器的辅助常开触点并联,多路接触器开关控制电路可以看作是由多个单路接触器开关控制电路的组合,多路接触器的线圈通过各自的控制按扭后线圈相并联得到。
八、继电、接触器系统与PLC系统有什么区别?
接触器是主回路部件,继电回路是指利用实物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组合来达到功能要求,PLC系统是指以PLC为核心控制部件,利用PLC内部软件逻辑来实现功能要求的电路。单纯的继电系统已经淘汰,只在很小的单机系统还有使用。
九、PLC系统与继电接触器系统工作原理的差别?
接触器是主回路部件,继电回路是指利用实物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组合来达到功能要求,PLC系统是指以PLC为核心控制部件,利用PLC内部软件逻辑来实现功能要求的电路。单纯的继电系统已经淘汰,只在很小的单机系统还有使用。
十、热继接触器接线方法?
把L1、L2、L3三条空气开关中的线和接触器触点的L1、L2、L3三条线相连,然后把接触器触点中的T1、T2、T3三条线和热继电器的三个主触点的进线端相连。最后把三个主触点的出线端分别与电动机的三相绕组U、V、W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