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流电路?
一、扩流电路?
答:扩流电路就是扩大(增加)稳压器输出电流的电路,在结构上,扩流电路与稳压器(调整管)并联。从原理上说,一切与稳压器并联的可以增大输出电的器件,都可以用与扩流。
二、7805扩流电路原理?
工作原理:闭合电源开关S,电路电源220V经变压器T降压,由桥式整流二极管和电容C4整流、滤波使输出端获得稳定的5V电压。
W7805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5A,要想使输出电流大于1.5A,则要扩大输出电流,为此在W78O5的外围接一只大功率晶体管VT。
三、电路欠压保护怎么办?
首先看你的负载是否是正常工作,如果异常工作导致的欠压保护那不就是你想要的吗?想办法解决负载异常工作的问题。
其次如果你的负载正常工作出现欠压保护,那要分析两方面原因:
1.电源电流能力不够,这个需要重新设计电源。
2.电源负载能力没问题,那可能是电源纹波没处理好误报。这个时候要加大电源处电容。
四、扩压器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为了保持不同流量工况下叶片扩压器与叶轮之间的流动匹配,以设计点(最高效率点工况)为基础,在不同的流量工况对叶片扩压器安装角进行调节,调节的角度根据无叶扩压时对应工况点叶轮出口处的绝对气流角确定 叶片旋转中心为扩压器中弧线中点从叶顶看 与叶轮转向相同为正 为不同工况下无叶扩压器进口的绝对气流角及对应扩压器调节的角度。
同时,为了获得压气机的扩稳效果,在小流量工况进行扩压器调节的同时进行进口导叶预旋控制。压气机性能与原型和叶片扩压器固定(导叶无预旋)压气机性能对比。进口导叶无预旋时,扩压器的调节可有效提高小流量工况时压气机效率,且在整个工作流量范围内,与原型相比压气机效率均有所提升,效率最高提高1.7%;对应的总压比在高效区有所提升,在小流量区则有所下降。在扩压器调节的同时配合进口导叶的预旋,可以获得压气机流量范围的拓展。进口有一定的负攻角,旋转 13°后,进口攻角得到明显改善,且扩压器进口轮缘处回流区也明显减小,说明通过改变扩压器的角度可明显减小压气机的回流损失。进口叶根处出现回流区是因为调节扩压器角度后不能同时兼顾叶根和叶顶的攻角,导致叶根攻角增大出现回流,通过扭叶片的设计可以使叶片扩压器进口角与全叶高气流角相匹配,进一步改善压气机的性能。
五、稳压扩流短路保护电路?
此电路保护电路设计并不合理,工作过程解释如下:1、当负载电流较小,R2上电压较低,V1不导通,R3电压也不高,V3不导通,输入通过R2、R3和78系列集成块供给输出电流。2、当负载电流较大,R3(6.8Ω?)电压超过达林顿管的1.4V导通门限,V3导通,扩流输出,门限为1.4V/R3=0.2A,不是0.7A。3、负载电流再大,R2上电压降达0.7V,V1导通,V2导通,因为R1阻值太大,V1集电极电流绝大部分从饱和的V2集电极(充当二极管)流向集成块,分流了R3电流,从而关断V3扩流输出,芯片自己单干。V1启动的门限为0.7V/R2=0.88A,不是2A。4、至于保护功能是靠78系列芯片自己完成的(芯片本身有限流特性,大约1.3~1.8A左右)。因此该电路:0.2A以下芯片单独输出,0.2~0.8A芯片与V3共同输出,0.8A以上重新转为芯片单独输出,1.5A以上芯片自己(减流)保护。这样的电路还不如就用一个78XX芯片来的简洁。想要2A输出,用两个78XX并联(用数字表挑选两片输出电压相接近的),扩流、过流保护、过热保护全搞定。
六、求运放扩流电路?
使用PNP和NPN对管,基极相连接在运放的输出脚上,发射极相连为扩流输出,NPN集电极接电源+,PNP集电极接电源-。
就这么简单。七、航空发动机扩压器是如何实现扩压的?
原理: 扩压器分为有叶扩压器和无叶扩压器两大类,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通流截面积的不同,将速度能转化为压力能。叶片扩压器无非就是通过叶片的形状限制了气流的流动方向,从而缩短了扩压器通道的总体结构尺寸。轴流压缩机中一般也会在末级后采用无叶扩压器来回收气流的速度能。当然在透平膨胀机出口也会采用相似的扩压段。作用: 离心压缩机叶轮出口的气流绝对速度C2一般为200-300m/s。高能头的叶轮的气流速度可达到500m/s以上。这部分动能占叶轮给气体的总能头的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径向直叶片型叶轮占50%,水泵型火压缩机型叶轮也占25%-40%.所以,这部分动能必须有效地转换为静压能,这就是扩压器的任务。扩压器同时还起着收集及引出气体的作用
八、过压保护电路?
为避免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输出电压升高,而造成负载电路的元件损坏,一般都设置过压保护电路。 方法有多种,可以在输出电压和地之间并联晶闸管(又称可控硅,SCR),一旦电压取样电路检测到输出电压升高,就会触发可控硅导通,起到过压保护的功能,也可以在检测到输出电压升高时,直接控制开关管的振荡过程,使开关电源停止工作。
九、电路分压公式?
分压公式:电源电压U,电阻1的阻值R1,电阻2的阻值R2。总电流I=U/(R1+R2);电阻1上的分压U1=IR1=UR1/(R1+R2)。电阻2上的分压U2=IR2=UR2/(R1+R2)。
“分压”在物理学上的概念有气体分压(partial pressure)和电压分压两种。气体分压是指假设从混合气体系统中排除某种气体以外的所有其他气体,而保持系统体积和温度不变,此时气体所具有的压强,称为混合气体中这一种气体的分压。
分压的应用:
利用道尔顿分压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工业上可以确定瓦斯的压力,保障矿下探查和开采的安全;确定深海探测时潜水氧气瓶的实际压力;在医药领域,帮助更有效的治疗疾病。
十、变压器怎么扩压?
一般情况下,变压器线圈先进行预压,然后变压器线圈进干燥炉进行干燥,出炉后通过线圈压机对变压器线圈进行加压,加压到设计压力时,测量线圈电抗高度。由于系统偏差的存在,变压器线圈的圆周各点高度会有所差异,一般测量4-6点的高度,再取平均值,得出最终高度值。系统偏差来源于导线载流部分尺寸偏差、导线线绝缘厚度偏差、油隙垫块厚度偏差、绝缘含水量偏差、设备水平度和垂直度偏差等,由于这些都是必备的材料和设备,导致无法消除和减少这些系统偏差,行业内也仅是通过均布一些点进行测量,然后得出平均值作为最终线圈电抗高度值。在加压过程中线圈局部受力情况相当复杂,也没有相应的测量方法。
现有的变压器线圈加压方法,是分若干次压力并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加压(若一次加压,会损伤导线线饼),加压完毕后,用水平尺检查变压器线圈有无变形,并用肉眼观察的方式检查变压器线圈上下有无损伤绝缘的情况,若变压器线圈既无变形也无损伤绝缘的情况,则测取变压器线圈若干点的高度并记录。现有的变压器线圈加压方法存在以下显著缺陷:
1、因变压器线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油隙垫块与导线之间以及油隙垫块与导线绝缘之间,是否有过压或损坏的情况不得而知。在达到80%的设计压力前按照传统工艺,变压器线圈仍处于相对松散状态,在加到设计压力的80%后,变压器线圈被压实,压力过大的点导线可能发生倒伏现象,在达到设计压力后还需进行保压,保压过程中经常有短路现象。
2、由于变压器对短路力要求非常高,加压的过程也是绝缘密化的过程,来保证变压器线圈的紧实程度。因油隙垫块、导线绝缘及导线载流部分都存在尺寸公差,也就是说轴向专用压块上每个受力点上的高度不完全一致,时而会导致各受力点绝缘密化程度不一致,最终各受力点在使用过程中松紧不一。变压器损耗会增加,噪音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