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计算?
一、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计算?
Vcc=+12V,Vss=-12V,Ube=0.7V;
Ub=(Vcc-Vss)*R2/(R1+R2);
Ub=Ube+I3*Re;---> 得 I3;I3=I1+I2;调节Rp,使 I1=I2;
Uc1=Vcc - I1*Rc;Uc2=Vcc - I2*Rc;
Ub1=Vi1 = -Ib1*R = -R*I1/β;Ub2=Vi2 = -Ib2*R = -R*I2/β;
Ue1=Ub1 - Ube;Ue2=Ub2 - Ube;Ue3=I3*Re + Uss;
二、共基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交流信号电压叠加在直流电压上,使晶体管基极、发射极之间的正向电压发生变化,通过晶体管的控制作用,使集电极电流有更大的变化,它的变量在集电极电阻上产生大的电压变量,从而实现电压放大。放大器有三种组态:共基极、共发射极、共集电极。
晶体管的基极静态电流、电压或集电极静态电流、电压在特性曲线上所对应的点,称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三、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两级放大电路的连接方式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两级放大器会加一个大电容,形成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不会影响,那就可以单独计算每一级的工作点。
这时候利用每一级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来计算静态工作点的各项电流和电压。
四、otl功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otl功率放大电路工作点是功放管输出点电压等于电源一半。
五、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必须合适
1. 晶体管必须偏置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 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于放大区。
2、交流信号在放大电路中能顺畅传输。
3. 输入信号能通过输入回路作用于放大管。
4. 输出回路将变化的电流作用于负载。
当ui=0时,称放大电路处于静态。
六、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阻容耦合的好处是静态工作点独立了,不会相互影响。但是电容对低频信号呈现的电抗大,传递低频信号的能力弱,所以不能反映直流成分的变化,不适合放大缓慢变化的信号。
从工艺角度来说,为了减小耦合电容对信号的衰减,耦合电容的选取一般在几十微法到几百微法,这样大的电容是不可以集成化的。所以,阻容耦合只适用于分立元件的交流放大器
七、共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Q的目的?
静态工作点是指三极管放大电路中,三极管静态工作点就是交流输入信号为零时,电路处于直流工作状态,这些电流、电压的数值可用 特性曲线上一个确定的点表示,该点习惯上称为静态工作点 Q。
设置静态工作点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在被放大的交流信号加入电路时,不论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都能满足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的三极管放大状态。
八、为了稳定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采用什么负反馈?
默认引自于输出电压即稳定输出电压的反馈叫做电压负反馈。
引自于非输出电压的反馈叫做电流负反馈。默认引回到输入点的反馈叫做并联反馈,否则叫做串联反馈。静态工作点不是输出电压,反馈也不是引回到输入点,所以默认为了稳定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采用的是电流串联负反馈。九、请帮忙算下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希望计算过程详细点易懂?
静态工作点: 基极电位:Vb=12/(7.5+2.5)x2.5=3V, 集电极电流:Ic~=Ie=(Vb-Ube)/Re=2.3mA, 基极电流:Ib=Ie/(1+阝)=2.3/31=0.074mA, 集电极、发射极电压:Uce=Vcc-Ic(Rc+Re)=5.1V。
电压放大倍数A: rbe=300+(1+阝)26/Ie=650欧, A=-阝(RL//Rc)/rbe=46.15。
十、为什么晶体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理输出波形将会产生饱和失真或截止失真?
非线性失真产生的主要
原因
来自两个方面:①晶体管等特性的非线性;
②静态工作等位置设置的不合适或输入信号过大. 由于放大器件工作在非线性区而产生的非线性失真有4 种:
饱和失真
、截止失真
、交越失真和不对称失真.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设输入信号V i 为正弦波,并且工作点选择在输入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这样它的输入电流ib 也将是正弦波.
如果由于电路元件参数选择不当,使静态工作点( Q 点) 电流ICQ比较高,则对输入电流的负半周,基极总电流iB 和集电极总电流iC 都减小, 使集电极电压V C 升高,形成输出电压的正半周,这个输出电压仍然是正弦波,没有失真. 但是在输入电流的正半周中,当iB 由iBQ = 30μA 增加到40μA 时, iCQ随之由ICQ 增大到iCmax ,这样形成的输出电压的负半周的底部被削,不再是正弦波,产生了失真. 这种由于放大器件工作到特性曲线的饱和区产生的失真,成为饱和失真.
相反地,如果静态工作点电流ICQ 选择的比较低,在输入电流正半周时,输出电压无失真. 但是,在输入电流的负半周,晶体管将工作到截止区,从而使输出电压的正半周的顶部被削,产生了失真. 这种失真是由于放大器工作到特性曲线的截止区产生的,称为截止失真.
如果所使用的放大器件是PNP 型的,则饱和失真时将出现削顶,而截止失真将出现削底. 若输入信号幅度过大,有可能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 不难看出,为避免产生这2种失真,静态工作点Q 应位于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并要求输入信号幅度不要过大.
交越失真是乙类
推挽放大器
所特有的失真. 在推挽放大器中,由2 只晶体管分别在输入信号的正、负半周导通,对正、负半周信号进行放大. 而乙类放大器的特点是不给晶体管建立静态偏置,使其导通的时间恰好为信号的半个周期. 但是,由于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在V B E较小时是弯曲的, 晶体管基本上不导通,即存在死区电压
V r . 当输入信号电压小于死区电压时, 2 只晶体管基本上都不导通. 这样,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输出信号将不再是正弦波,即产生了失真. 这种失真是由于2 只晶体管在交替工作时“交接”不好而产生的,称为交越失真. 消除交越失真的办法是给晶体管建立起始静态偏置, 使它的基极电压始终不小于死区电压. 为了不使电路
的效率明显降低,起始静态偏置电流不应太大. 这样就把乙类推挽放大器变成了经常使用的甲乙类推挽放大器. 不对称失真也是推挽放大器所特有的失真,它是由于推挽管特性不对称,而使输入信号的正、负半周不对称,这种失真称为不对称失真. 消除办法是选用特性对称的推挽管. 尤其是在O TL 与OCL 电路中,互补管应选用同一种材料的, 就是说都选用锗管,或者都选用硅管,以保证其输入特性的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