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压 > 正文

两相间短路的故障电压如何变化?

电压 2025-06-03 05:50

一、两相间短路的故障电压如何变化?

1、出现负序分量;没有零序分量。

2、序网构成中正、负序分量同相并联,也即在正序的基础上串入了X∑2阻抗;

3、不对称故障必然产生负序分量;

4、短路点非故障相电流为零,对于单电源网络保护安装处非故障相电流也为零,对于双电源网络当各序分量阻抗分配系数。

二、一相接地另外两相电压电流怎么变化?

小接地电流系统在发生一相接地后,接地相对地电压降为零,其它两相对地电压升高根号3倍,各相电流幅值变化不大,接地点处有零序电流,主要为电容电流,视系统电压和电容量大小而定。

因小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接地电流较小,短时不会造成设备损坏,可以允许短时继续运行,一般规定允许运行时间在2个小时。

三、线路接地电压怎么变化?

线路接地电压随接地电阻而定,电阻大电压大,电阻小电压小!

四、接地后电压如何变化?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后,故障相相电压为0,非故障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变,对非故障相线电压还是不变的.对故障相的线电压变为相电压. 中性点经中电阻或者小电阻(一般不会接高电阻)的接地系统中, 这种方式就是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一定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

五、两相接地属于啥故障?

相间短路故章特征

相间短路故障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相绕组之间在短路点位置上电位差的大小。

位置1上的电位差较小,发生短路后,不论定子绕组焊机均能运行一段时间,故障发展的时间是接还是不接,稍长。

最终的特征是,定子绕组少数线圈被烧黑。位置2上的电位差接近电源线电压,两相绕组在这个点从电源a和C至短路点22之间的所有线圈,都会上一旦短路,因通过的电流太大而很快发热,并烧断这两相绕组或其中的一相。

六、电机两相接地故障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绝缘热老化 

  电动机使用日久,或经常超负荷运行,导致绕组及引线的绝缘热老化,如绝缘发黑、枯焦、酥脆、剥落等,降低或丧失绝缘强度而引起电击穿接地。 

  (2)机械性损伤 

  嵌线时主绝缘受到外伤,线圈在槽内松动,端部绑扎不牢靠,冷却介质中尘粒过多,使电动机运行中线圈发生振动、摩擦及局部位移而损坏主绝缘。 

  (3)局部烧损 

  由于轴承损坏或机械故障,造成定子、转子相擦,铁心产生局部高温,烧坏主绝缘而接地。 

  (4)铁磁损坏 

  槽内或线圈上附有铁磁物质,在交变磁通作用下产生振动,将绝缘磨破,若铁磁物质较大,则产生涡流,引起绝缘的局部热损坏。

七、电容正极接地时负极电压怎么变化?

一:直流系统发生负极接地时,如果是机器上用的是NP结的电子元件,是无一点事的,因为这里本身就应当接地。如果机器上用的是PN结的电子元件,负极接地等于短路,因为在这里正极应当接地。

二:如果电源功率太小的话,正负极短路,电源无电压。如果,电源功率大的话,正负极短路,电源电路有可能烧毁。

八、两相间短路时相电压变化?

根据bc两相短路故障的边界条件和复合序网的接线图得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各相对地电压是对称的,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电网中无零序电压.

由于任意两个导体之间隔以绝缘介质时,就形成电容,所以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相与相之间及相与地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电容.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UA、UB、UC是对称的,三相的对地电容电流ic0也是平衡的.

所以三相的电容电流相量和等于0,没有电流在地中流动.每个相对地电压就等于相电压.

当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假设C相接地) .则C相对地电压为0,而A相对地电压U’A=UA+(-UC)=UAC,而B相相对地电压U’B=UB+(-UC)=UBC.由此可见,C相接地时,不接地的A、B两相对地电压由原来的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即升高到原来对地电压的√3 倍,即1.732倍).

九、单相短路另外两相电压变化?

中线不接地,单相短路,另外两相电对地电压变成相电压,不是220V而是380V,所以变高。 三相电回路少了一个,所以电压升高,跟三相电缺相然后电压升高一样

十、相间短路故障与单相接地故障的电流电压是怎么变化的?

单相接地,造成的是接地这一相的电流剧增,对地电压急降。而相间短路这两相之间的电压(线电压)急降,电流(线电流)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