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阻 > 正文

怎么测量电缆的20℃导体直流电阻≤Ω/km?

电阻 2025-08-15 23:34

一、怎么测量电缆的20℃导体直流电阻≤Ω/km?

用直流电阻测试仪测出环境温度的电阻值再乘以矫正系数就是20度的直流电阻了 镀金属的一般比不度金属的电阻要大一点 万用表没有试过 估计不行 要不也不用采购专用仪器了

二、20度时导体电阻计算公式?

0.962是30°C温度校准系数kt值,是根据20°C电阻-温度系数0.004/K计算的.

不在20°C时测量的电阻转换成20°时1km的电阻公式:

    R20=Rt ×Kt × 1000/L (Ω/km)

式中:Kt——温度校准系数

          Rt——t°C时铜线测量电阻值,Ω;

          R20——20°C时铜线电阻,Ω/km;

          L——铜线的长度,m

铜线温度校准系数kt精确公式:

kt,cu=254.5/(234.5+t)=1 / [1+0.00393(t-20)]

三、电缆20直流电阻多少?

电缆20°C时导体直流电阻,导体有单芯和多芯用第1种实芯导体(铜、铝)、第2种实芯导体(铜、铝)、第5种实芯导体(铜),不同的电缆标称截面积,会对应不同的直流电阻,以10mm2标称截面积,直流电阻(铜)是1.83欧,直流电阻(铝)是3.08欧。

四、导体电阻公式?

电线的导体电阻计算公式为:R=ρ×L/S

其中,ρ为导体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

计算导体的电阻,要知道其电阻率、截面积、长度,计算公式:电阻=长度×电阻率÷截面积。

直流电路,纯电阻性负载交流电路的电阻计算公式; R=U/I。式中R为阻值单位欧姆、U为电压单位伏特、I为电流单位安培。

拓展资料

电阻器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直接称为电阻。是一个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引脚,它可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

理想的电阻器是线性的,即通过电阻器的瞬时电流与外加瞬时电压成正比。用于分压的可变电阻器。在裸露的电阻体上,紧压着一至两个可移金属触点。触点位置确定电阻体任一端与触点间的阻值。

五、导体直流电阻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导体电阻与材料的电阻率ρ及导体长度l成正比,与导体截面积成反比。计算公式为:R=ρ×l/S。文字形式为:电阻=电阻率×长度÷截面积。长度单位为米(m);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电阻率与导体材料有关,需要查表,铜的电阻率是0.0172。

六、揭开电阻与导体的关系:电阻到底是导体吗?

在现代电学中,电阻导体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很多人可能会对电阻是否属于导体这一问题感到困惑。实际上,了解电阻与导体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深入掌握电学原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电阻的定义、构成及其与导体之间的关联,帮助读者厘清这两者的关系。

什么是电阻?

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力。简单来说,任何物体在电流通过时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抗,这种抵抗就是电阻。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可以通过公式R = V/I来计算,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强度。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而其数值通常与材料的性质、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什么是导体?

导体是指能够良好导电的材料。常见的导体有铜、铝、金等金属。这些材料能够轻松地让电子流动,因此在电路中应用非常广泛。导体的导电性能取决于其内部自由电子的数量及运动的自由度。导体通常具有较低的电阻。

电阻与导体的关系

在电学中,电阻和导体之间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互相联系的。导体的电阻是其材料属性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导体中,其电阻值可能会相差很大,但无论如何,导体的电阻值总是小于电绝缘体的电阻值。

以下是电阻与导体关系的几个关键点:

  • 导体的电阻是固定的:每种导体材料都有其特定的电阻率,这意味着它在一定的条件下电流流动时,其电阻值是一个恒定值。
  • 影响电阻的因素:电阻不仅依赖于导体的材料,还与其形状、长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例如,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值就越大,而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值则相对较小。
  • 导体与绝缘体的对比: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导电能力。绝缘体几乎不允许电流通过,而导体则是允许电流流动且电阻较低。

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

不同的材料在电磁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电阻特性。我们可以将材料大致分为几类:

  • 良导体:如铜和银,其电阻极低,适合用于电线和电缆等构造中。
  • 普通导体:如铝,其电阻比良导体稍高,但在日常应用中依然广泛使用。
  • 半导体:如硅,电阻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用于制造各种电子设备。
  • 绝缘体:如塑料和玻璃,其电阻非常高,不允许电流流通。

如何测量电阻?

测量电阻通常使用的工具是万用表。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需选择电阻测量档,并将表笔连接到待测物体的两端。通常情况下,测得的电阻值越小,表示该材料的导电性越好。

在科学实验和电子工程中,了解材料的电阻特性能够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设计更优化的电路,选择合适的导体材料。例如,在计算电子设备的电源系统时,会考虑到每段导体的电阻,以确保电流有效流动,不造成过热或损失。

总结

综上所述,电阻并不是导体,而是描述导体在电流通过时的抵抗能力。导体之所以称为导体,是因为它能够使电流自由流动并且电阻值很小。不同导体的电阻特性各不相同,而这又与材料的本质及特性直接相关。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器使用、科学实验、甚至是工业制造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感谢您阅读这篇关于电阻与导体关系的文章。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电阻与导体的理解更为深入,更加清晰了它们在电学中的作用及相关特性。

七、导体电阻实验:探究电流通过不同导体时的电阻变化

引言:

导体的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阻碍电流流动的属性。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和尺寸,导体的温度以及电流的大小。为了了解这个属性,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电阻随电流变化的实验来探究导体电阻的物理现象。

实验设备与方法:

实验所需设备:直流电源、电阻箱、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导体样本。

实验步骤:

  1. 将直流电源连接到电阻箱上。
  2. 将电源的电压调节到一定值,连接电流表与电源,测量电流的大小并记录。
  3. 将导线连接到电阻箱的输出端口,并连接到导体样本上。
  4. 通过电压表测量导体样本两端的电压并记录。
  5. 根据所得数据计算电阻值。
  6. 根据不同电流值重复步骤3-5,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绘制了电阻随电流变化的曲线图。实验结果显示,电阻与电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当电流增大时,电阻也会相应增大。

讨论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导体电阻与电流成正比的结论。这是因为在导体中,电流通过时电子会受到阻碍,相互碰撞导致电阻产生。而当电流变大时,电子之间的碰撞也会增多,导致电阻增加。

结论:

通过本次导体电阻实验,我们发现电阻与电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且随着电流增大,电阻也会增大。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导体中的电子碰撞增多所导致的。此实验结果对于电路设计和电阻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

感谢您阅读本次导体电阻实验报告。希望本实验报告能够对您在理解导体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方面带来帮助。

八、10kV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方法?

测试方法:测量直流电阻采用单臂直流电桥或双臂直流电桥。测量范围:双臂电桥测1Ω及以下,单臂或双臂电桥测1Ω~99.9Ω,单臂电桥测100Ω以下。

九、光敏电阻是导体还是半导体?

光敏电阻是半导体。

光敏电阻是用硫化镉或硒化镉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特殊电阻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内光电效应。光照愈强,阻值就愈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电阻值迅速降低,亮电阻值可小至1KΩ以下。光敏电阻对光线十分敏感,其在无光照时,呈高阻状态,暗电阻一般可达1.5MΩ。光敏电阻的特殊性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将得到极其广泛应用。 

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导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又称为光电导探测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还有另一种入射光弱,电阻减小,入射光强,电阻增大。

十、10平方导体直流电阻为多少欧姆/km?

铜芯电缆从10平方毫米到95平方毫米按100米算电阻(20摄氏度.欧/100米)各是: 10平方毫米最大直流电阻为 0.183 16平方毫米最大直流电阻为 0.115 25平方毫米最大直流电阻为 0.0727 35平方毫米最大直流电阻为 0.0524 50平方毫米最大直流电阻为 0.0387 70平方毫米最大直流电阻为 0.0268 95平方毫米最大直流电阻为 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