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阻 > 正文

线电阻是什么?

电阻 2025-09-06 15:11

一、线电阻是什么?

是电阻的一种。

1.线电阻是电阻的一种,是常用的一种电阻器。 

2.电阻阻值与电阻率大小的主要区别是:ρ只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而电阻的阻值R不但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同时与导体的形状有关,它有物理关系:R=ρL/S。其中,ρ就是电阻率,L为物体长度,S为物体的横截面积

二、二线电阻和电阻的区别?

二线制电阻测量和四线制电阻测量是依据电阻和测量导线的连接方式来划分的。

二线制方式:二线制是在电阻两端各连一根导线,这种引线方式简单、费用低;但是该

导线本身也具有电阻,而且该电阻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会给电阻测量带来附加误差。

四线制方式:在电阻的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的方式称为四线制:其中两根引线为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电阻R转换成电压信号U;另两根引线则把电压信号U引至仪表。这种引线方式可完全消除导线的电阻影响,该测量方法主要用于高精度的电阻测量。

三、透明的电阻是什么电阻?

单端玻璃热敏电阻 NTC热敏电阻 陶瓷透明电阻耐高温玻璃电阻,MF58D径向引线玻璃封装的NTC热敏电阻器具有尺寸小,响应时间非常短,耐热和高度稳定的特点。我司生产的NTC系列产品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时间短,温度范围宽,一致性高等特点。

四、pe线电阻?

PE线阻是一种专门用于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导体,直接连接到与电源点工作接地。使用PE线的目的保护接地是防止人身触电事故,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使电工设备金属外壳接地时,可防止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避免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的危险,以确保人身安全。

五、二线电阻与四线电阻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传输制式不同、满足条件不同、热电阻引线方式不同、优缺点不同,具体如下:

一、传输制式不同

1、二线制

收信和发信电路共用同一回路传输时,需要两根导线的一种传输制式。

2、四线制

收信和发信电路共用同一回路传输时,共需要四根导线传输制式。

二、满足条件不同

1、二线制

两线制变送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变送器的输出端电压V等于规定的最低电源电压减去电流在负载电阻和传输导线电阻上的压降。

②、变送器的正常工作电流I必须小于或等于变送器的输出电流。

③、P<Imin(Emin-ImaxRLmax),变送器的最小消耗功率P不能超过上式,通常<90mW。

如果变送器在设计上满足了上述的三个条件,就可实现两线制传输。

2、四线制

由于4-20mA.DC(1-5V.DC)信号制的普及和应用,在控制系统应用中为了便于连接,就要求信号制的统一,为此要求一些非电动单元组合的仪表,如在线分析、机械量、电量等仪表,能采用输出为4-20mA.DC信号制,但是由于其转换电路复杂、功耗大等原因,难于全部满二线制的三个条件,而无法做到二线制,就只能采用外接电源的方法来做输出为4-20mA.DC的四线制变送器了。

三、热电阻引线方式不同

1、二线制

二线制方式是热电阻两端各连一根导线,这种引线方式简单、费用低,但是引线电阻随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带来附加误差。只有当引线电阻r与元件电阻值R满足2r/R<<=0.001时,引线电阻的影响才可以忽略。

2、四线制

在热电阻的根部两端各连接两根导线的方式称为四线制,其中两根引线为热电阻提供恒定电流I,把R转换成电压信号U,再通过另两根引线把U引至二次仪表。

四、优缺点不同

1、二线制

二线制的优点是接线简单,只适用一般功率小的一次传感器,如:压变、差压变、温变、电容式液位计、射频导纳、涡街流量计等。传感器本身用电由二线制中得到,是必影响其带载能力。

2、四线制

四线制的优点是由于是将电源和功率分开,所以本机的功率与信号是没有功率上的关联的,适用于大功率的的传感器,如超声波(由于其为了加大抗干扰能力,所以发射的功率会很大,所以此款产品选型时要尽量四线的,二线的一般抗干扰能力较弱),就不能作成二线的,只能是四线,分别是工作电源两个,输出两个。

六、棕色电阻是什么电阻?

棕色电阻是实心电阻。电阻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电阻将会导致电子流通量的变化,电阻越小,电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超导体则没有电阻。压成型后制成的,具有较强的抗负荷能力。

七、1Ω电阻是什么电阻?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读作Omega)。1Ω=1V/A。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

电阻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它的英文名称为resistance,通常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来表示。欧姆定律指出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为I=U/R,亦即R =U/I。

他们的换算关系是:

1TΩ=1000GΩ;1GΩ=1000MΩ;1MΩ=1000KΩ;1KΩ=1000Ω(也就是一千进率)

八、带电阻的线是什么极?

店主是没有极性的,所以说带电的线电阻是没有极性的,所以说带电的线没有正负之分。如果实在要分极性的话,要看这个电祖在电路图中的正负极性了

九、黄色半圆的电阻是什么电阻?

压敏电阻 。

有些色环电阻的排列顺序不甚分明,往往容易读错,在识别时,可运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断:

 技巧1:先找标志误差的色环,从而排定色环顺序。最常用的表示电阻误差的颜色是:金、银、棕,尤其是金环和银环,一般绝少用做电阻色环的第一环,所以在电阻上只要有金环和银环,就可以基本认定这是色环电阻的最末一环。

 技巧2:棕色环是否是误差标志的判别。棕色环既常用做误差环,又常作为有效数字环,且常常在第一环和最末一环中同时出现,使人很难识别谁是第一环。在实践中,可以按照色环之间的间隔加以判别:比如对于一个五道色环的电阻而言,第五环和第四环之间的间隔比第一环和第二环之间的间隔要宽一些,据此可判定色环的排列顺序。

 技巧3:在仅靠色环间距还无法判定色环顺序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电阻的生产序列值来加以判别。

比如有一个电阻的色环读序是:棕、黑、黑、黄、棕,其值为:100×10000=1MΩ误差为1%,属于正常的电阻系列值,若是反顺序读:棕、黄、黑、黑、棕,其值为140×1Ω=140Ω,误差为1%。

显然按照后一种排序所读出的电阻值,在电阻的生产系列中是没有的,故后一种色环顺序是不对的。

十、热电阻线越长电阻越大吗?

是的。导线的电阻计算公式是

R=ρL/s R——电阻 ρ——导电率 L——长度 s——横街面积 电线越粗,说明截面积越大,所以电阻越小;电线越长,有公式得出,电阻越大

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可知:在材料和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导体越粗,电阻越小;

根据焦耳定律的内容可知:电流通过导线要产生热量,在远距离输送电能时,可以把输送导线的电阻和家庭电路的电阻看成串联,根据q=i2rt可知,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浪费的电能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