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电流 > 正文

共轭法产生误差的原因?

电流 2025-09-08 20:35

一、共轭法产生误差的原因?

在用公式法,就是物距象距法测焦距时,很难确定屏在哪个位置时像最清晰,这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往往是把屏前后移动,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像的清晰程度都相差不多,这样像距v就根本测不准确.

而在使用共轭法时就好得多,它是先把光源与光屏都固定在光具座上,再把凸透镜放在中间,前后移动它的位置,使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时我们会发现当透镜的位置稍有变化时,屏上像的清晰程度就有较大变化,这是因为透镜的位置稍有变化,它总是同时影响到物距和像距,并且是一个变小,另一个变大,像的清晰程度就变化明显.

使用共轭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不需要准确确定凸透镜光心的位置,若使用公式法,由于光心的位置不确定,会造成物距和像距都测不准确,从而测出的焦距误差很大.而使用共轭法,只需要测量凸透镜移动的距离,光心的具体位置是无关紧要的.

二、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产生原因主要有:

(1)所抽取的样本不符合研究任务;

(2) 不了解总体分布的性质选择了可能曲解总体分布的抽样程序;

(3)有意识地选择最方便的和解决问题最有利的总体元素,但这些元素并不代表总体(例如只对先进企业进行抽样)。这类误差只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是可以避免的。

三、介电常数产生误差原因?

影响材料介电常数的内在因素是该材料原子核周围电子的数量,和自由电子的状态。如果原子核对于电子的吸引足够牢固,那么介电常数就会很高。

四、电流互感器电流偏低的原因?

1.因电流互感器的二次桩头(即K1、K2桩头)没有接好或处于松动状态,使二次回路出现带电现象。

2.因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中所连接的电气设备的桩头没有接好,或处于松动状态(如电气仪表、保护继电器、电能表等)使二次回路出现带电现象。

3、二次导线因断开,使电流互感器二次带电。

断开原因大致是被小动物咬断或老化断裂、机械强力拉断等。

4.错接线原因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错接线将引起二次带电

五、谐波电流的产生原因?

由于正弦电压加压于非线性负载,基波电流发生畸变产生谐波。主要非线性负载有UPS、开关电源、整流器、变频器、逆变器等。

谐波的频率必然也等于基波的频率的整数倍,基波频率3倍的波称之为三次谐波,基波频率5倍的波称之为五次谐波,以此类推。不管几次谐波,他们都是正弦波。

六、摩尔蒸发焓误差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热量损失导致的误差,也就是散热。还有:

温度计读数产生的误差。

计算产生的误差。

乙醇称量产生的误差。

七、体育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仪器设备。测量工作是利用测量仪器进行的,而每一种测量仪器都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因此,会使测量结果受到一定影响。

2。观测者。由于观测者的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于仪器的对中、整平、瞄准、读数等操作都会产生误差。

3。外界环境。观测时所处的外界环境中的温度、风力、大气折光、湿度、气压等客观情况时刻在变化,也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八、光栅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

衍射光栅测波长误差来源有以下原因:

1,栅光谱、绿十字像、调整叉丝 没有做到三线合一。

2,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3,分辨两条靠近的黄色谱线很困难,由此可能造成误差。

4,计算时数据取舍造成的误差。

5,仪器本身精度问题。

衍射光栅是光栅的一种。它通过有规律的结构,使入射光的振幅或相位(或两者同时)受到周期性空间调制。衍射光栅在光学上的最重要应用是作为分光器件,常被用于单色仪和光谱仪上。

九、交流毫伏表产生误差的原因?

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1.表头灵敏度较低,这样制作出来的万用表内阻就较低,如果万用表直流当内阻达不到10000欧姆/伏的话,测量是就会出现误差,而且使用的档位越低误差就会越大。

2.万用表使用的电阻必须是误差1%的金属膜电阻,由于它们大多都不是整数(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市场上也买不到,所以制作时需要挑选。也可以用稍微小一点的电阻用小刀刮到需要的阻值。刮后的电阻要用油漆封闭。

3.万用表内的分流器(电流档的电阻串)一定要计算准确!如果这里出现误差后面就很难计算了。

4.交流电压档由于整流管是非线性原件,所以交流低压当(例如交流10V档)可能不能和交流100V同时使用同一个刻度,否则也会有误差。

十、电压放大倍数产生误差的原因?

1、读数误差;

2、仪表存在误差;

3、集成电路内部噪声及电阻电容参数热噪声;

4、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实际值与标称值之间存在误差;

5、电源电压的波动;

6、运算放大器不是理想的,但当做了理想模型,参数本身就存在误差,如放大倍数 输入阻抗 输出阻抗、虚短、虚断等。